本篇文章1664字,读完约4分钟
原题:微生物所等发现了裂谷热病毒治疗性抗体
裂谷热病毒( 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 )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维病毒科白荧光病毒属。 通过蚊子传播,感染动物和人。 rvfv导致反刍动物流产,且患病儿童死亡率接近100%,历史上rvfv多次对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 人感染后出现发热、头痛、出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 2000年6月,全球共向世卫组织通报4830例rvfv重症感染病例,其中967例为死亡病例,死亡率接近20%。 但是,自1931年鉴定以来,至今仍未商业化的人仍在使用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 rvfv的疫区集中在非洲,但在2000年,rvfv突破了地域限制,登陆阿拉伯半岛,在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地区引起了大范围的疫情。 年,我国也报道了一例输入病例。 因此,rvfv是典型的、引起新的突发性传染病流行的高危病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要点实验室研究员严景华长期从事治疗性抗体和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出了对与mers冠状病毒( mers-cov )比较的新型疫苗和动物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的mers-cov人源抗体。 严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所微生物和免疫学要点实验室研究员高福合作,率先筛选了zika病毒的人源中和抗体。 此次两个团队再次合作,面向国家重大诉求,率先分离出一例rvfv感染康复患者体内有效中和rvf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能在小鼠模型上比较有效地治疗rvfv感染,有望成为治疗该感染的候选药物。 4月1日,该研究成果以neutralizationmechanismofhumanoclonalantibodiesagainstriftvalleyfevervirus为主题,题为“自然-微生物学”( nature microbiology )
rvfv病毒表面含有gn和gc两种囊膜蛋白,是负责病毒、细胞粘附和膜融合的重要蛋白质。 高福团队曾经率先分析了白蛉病毒属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sftsv )和rvfv的gn结构。 对比rvfv的感染,研究小组首先检测出rvf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高水平的gn和gc结合抗体,证明gn和gc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 由于它以gn和gc为诱人食物,研究小组从康复患者体内筛选了8株结合gn和gc的抗体。 并且,通过细胞水平的中和实验,研究小组发现靶gn的抗体具有极高的中和活性。 与此相比,分离出的gc抗体显示出弱的中和活性。 因此,在小鼠感染模型中,gn特异性抗体也对rvfv感染的防治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gc抗体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研究小组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gn抗体可以阻断gn蛋白质和rvfv病毒颗粒对敏感细胞的粘附,但gc抗体没有这样的效果。 这些结果表明,gn抗体通过与病毒粒子结合的gn阻断病毒和细胞的粘附,中和rvfv的感染。 研究小组分别分析了gn和4株中和抗体的复合体结构,发现gn的结构域i(domain i,di )中存在3个中和抗体结合位点( a、b和c ),其中抗原位点a和b的中和抗体的结合焦点为半数以上的gn抗体以a和b为靶。
该研究首次表明rvfv感染人体时gn为特征抗原,同时gn中存在至少两个中和抗体的结合焦点,这为rvfv疫苗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研究小组筛选、分离的高效人源中和抗体将成为防治rvfv感染的重要候选药物。
严华课题组副研究员王奇慧、硕士研究生马桐、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燕及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陈志海共享文案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教授曾辉、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王奎基、德克萨斯大学健康医学中心(休斯顿)教授安志强、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研究员王军志、中国cdc研究员梁米芳、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秦川的协助和支持。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术性领先科技专业(类b )、国家科技重大专业等的支持。 严华和高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组的支持。
标题:“我国科学家发现裂谷热病毒治疗性抗体”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