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4字,读完约3分钟

《十月》杂志迎来了40岁的生日。 伴随这一代文学青年成长的杂志,以昨日创刊40周年座谈会的朴素方式诞生,为读过《十月》的忠实网民和《十月》撰写的作者聚集在一起,回忆了自己和这本杂志宝贵的过去。

40年来,《十月》佳作层出不穷,她为网民奉献了各时期有影响力作家最重要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绿化树》、《沉重的翅膀》、《没有扣子的红衬衫》、《黄河东流去》、《上庄记》、《中关村笔记本》、《吾血吾土》、《豆汁记》、《自强的个体悲伤》、《世间没有》。

“《十月》杂志走过40年 她的关怀有超乎亲人的温暖”

座谈会现场,作家、评论家、诗人从各自的立场调整了“10月”的精神气质。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周大新认为,“十月”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号角。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谢冠表示,“十月”的诞生是时代的结果,她的出现告别了灰色、苦难的岁月,迎来了新生的生活。 诗人欧阳河说,《十月》是中国文学生态和文学记忆的一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笔。

“《十月》杂志走过40年 她的关怀有超乎亲人的温暖”

说到“十月”,许多作家和诗人都会不约而同地使用亲切而感动的语言。 谢冠说,《十月》是一本亲切的杂志,我通过这本杂志认识了许多作家、诗人,这些作品记录了时代迅速发展的步伐,也教会了我文学知识、创作的妙招。 作家叶广苓说,在陕西生活了50年,在黄土高坡怀念家乡北京,但回到北京,房子被拆迁,亲人相继去世,北京10月文艺出版社成为她的家,她对作者的关怀超过了亲人的温暖。 诗人舒婷婷在2001年左右,接到《十月》主编王占军的邀请电话,希望她为母亲节主题写文章,舒婷没有接受过预约订单,但王占军不断鼓励和督促,舒婷最终 作家刘邦在这里发表了所有重要的中篇小说,获得了7次10月文学奖。 几乎都是在“10月”上发表作品最多的作家。 他坦言,如果没有《十月》杂志,就没有我的今天。

“《十月》杂志走过40年 她的关怀有超乎亲人的温暖”

许多作家从《十月》的忠实网民成为忠实作者,他们有着光荣的双重身份。 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印象特别深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诗人骆一禾主持的诗栏里,率先提出了海子、西川等诗人。 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对这个专栏有很深的感情。 李敬泽自不必说,多年后,他也没想到会在“10月”开专栏。 迄今为止的两年里,我感谢你的宽容和指导。 作家林白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青年,她每隔一个月去图书馆找一次老朋友“10月”。 2009年,林白也成为了这本杂志的作者。 她的长篇小说《北去来辞》在这里发表,凭借这部作品她获得了许多奖,结束了未获奖作家的记录。

“《十月》杂志走过40年 她的关怀有超乎亲人的温暖”

作家忘记了时间,一直讲述着与“十月”的缘分。 作家肖亦农很自豪地说,《十月》的稿费最多,长篇小说应该拿了30万元。 作家邵丽则报道说,她和女儿二代人一样是《十月》的作者,这是家族的骄傲。

在夜色笼罩下,上演《十月》经典作品的朗诵会,大家用认真的方法向40岁的《十月》致敬!

标题:“《十月》杂志走过40年 她的关怀有超乎亲人的温暖”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