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5字,读完约2分钟
广西壮族自治区竹鼠养殖户。 朱融摄
随着最后竹鼠的交出和补偿金的支付,广西饲养的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繁殖陆生野生动物的处置工作顺利完成。 截至本月9日,广西林业局介绍,广西人工繁殖野生动物处理蛇类795万公斤,处理率34.9%,其他动物种类386万只(头),处理率100%,共支付补偿金1.08亿多元。
5月29日,农业农村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首次确定畜禽种类范围,蛇类、竹鼠等动物种类被排除在外。 广西是全国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殖、食用产业快速发展的省区,据统计,全区70个贫困村将蛇类、竹鼠、蛙类等养殖列为5+23+1扶贫特色产业之一。 105万户有产业的建设卡贫困者中,7903户通过自养、入股、提供劳务、代养等方式参与人工繁殖野生动物。 以蛇类、竹鼠、蛙类等为主的人工繁殖产业,曾是广西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妥善做好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防止从事蛇类、竹鼠、蛙类等人工繁殖野生动物的贫困者,特别是依赖贷款开展养殖项目的贫困者直接陷入贫困,6月16日,广西林业局和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人工繁殖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
据全区各市县调查统计,截至今年6月,广西从事人工繁殖野生动物养殖的贫困人群,大部分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鼓励下从事竹鼠、蛇类、果子狸等养殖项目,基本不办理人工繁殖陆生野生动物饲养证。 《指导意见》明确补偿范围的,确定将享受自治区特色产业奖补充政策的建设卡贫困养殖户纳入合法养殖场(户)范围。
在处置工作中,广西对不具备转换条件的贫困家庭,加大就业配合力度,吸引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比较安置贫困家庭公益性岗位、村级临时扶贫岗位、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以支持贫困家庭就业增收。 暂时发生生活困难时,当地民政部门将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兜底保障。
通过转型、快速替代产业发展、兜底保障等措施,广西参与养殖的7903户贫困家庭全部实行一户一套的建设卡,其中实现转型3950户,就业支持2061户,临时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兜底1319户。
标题:“广西完成蛇类以外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