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4字,读完约3分钟
惊蛰已经过去,气温转暖,春耕开始了。 在祁连山脚下,在因疫情沉寂了几十天的黑河沿岸,挖掘机和运输车等车辆开始往返,工人们手里拿着工具把土壤埋在深坑里,把沟填平。
图为3月5日,航拍镜头下的甘肃张掖黑河原生态修复胡杨林建设项目现场。 记者杨艳敏摄影
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域范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是河西走廊的母亲河。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祁连山地区的全面整治、保护和修复,黑河的生态管理也越来越忙。
截至3月1日24时,甘肃省89个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区。 作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修复的主战场——甘肃张铎,衬砌的生产和生态保护被提上日程,其国内黑河治理工程成为重要因素。
图为3月5日,航拍镜头下的甘肃张掖黑河原生态修复胡杨林建设项目现场。 记者杨艳敏摄影
日前,记者来到黑河滩生态修复胡杨林建设项目现场,在工作区门口设置监测点,施工人员完成实名登记、体温测量、消毒等步骤后即可进入工作,各类工程车辆轰鸣不断。
截至目前,已建成整地70万立方米。 张掖市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东军介绍说,2月13日开工以来,涵洞、防腐钢管开挖超过1公里,蓄水塘坝开挖1.1万平方米,林区道路整治4公里。
胡杨林建设项目规划面积1728亩,计划总投资额7034万元(人民币,下同)。 王东军表示,工程采用管灌与喷泉结合,带状、泡沫状设计模式,种植白杨、密胡杨12万株,项目建成后较有效地抑制黑河沿岸土地风蚀沙化程度。
人一搬家,河滩上满是伤疤。 王东军坦言,工程所在地是废弃砂石的坑,几年前是垃圾堆的放置地,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时间刻不容缓。 王东军告诉记者,胡杨林耐旱、耐寒、抗风,但不能直接种植戈壁沙漠,需要换土种植。 植树造林最佳时间为4月至5月,除疫情影响外,只有恢复时间晚、加班赶工期,才能保证树木存活率,提高河流水源涵养能力。
祁连山生态环境退化意味着河西走廊绿洲萎缩、沙漠南侵,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不可持续。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遵循祁连山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山下、地表地下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继续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政府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在此实施河道管理、抗旱防灾、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示范等重点工程160多个,建立生态监测平台,实现全覆盖、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
现在祁连山区的人去山空逐渐平静,各类野生动物回归,频繁巡山。 月初,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阿克萨县哈尔腾草原上,首次出现特大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在雪地上奔跑欢腾的景象。
甘肃省科技厅2月底宣布,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判断、预警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得到批准,该省将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形成示范区、加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标题:“祁连山“春耕记”:让更加多动物“巡山” 河西走廊绿洲永存”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