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光明日报记者张国圣光明日报通讯员观宁波
在一连串暴雨橙色预警后,6月22日11时50分,重庆发布历史上第一次洪水红色预警,綦江流域重庆段出现了自己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7月1日,暴雨再次来袭,重庆綦江区再次面临暴雨和洪水的双重考验。 和全市各区县一样,綦江各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但多次人民至上,全力紧急救援和防洪地质灾害防御,全区21个城镇紧急疏散近10万人,无一人死于灾害。
6月22日早晨,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和区长姜天波中止预定活动,赶到灾区城镇查看水情水位变化,现场安排组织人员搬迁。 “包人牢牢扎在台阶上,防止车进城,防止人过桥,畅通道路,不让群众进入危险区域。” 途中,遇到不愿侥幸撤退的人,袁勤华必须耐心劝说,直到对方开始搬家。 下午5点洪峰通过后,马上召开了事业协调会,组织了清洁消毒等善后和民生保障事业。
6月22日上午7时,区长姜天波得知正在建设的水库被困5人,一边向区委书记袁勤华报告,一边组织救灾力量赶到现场。 五个被困的人被救出后,姜天波从现场救援点回来时,踩着空掉到了3米多高的悬崖下。 看到姜天波倒在泥水里,他说:“快去医院! ”。 “不,快去河边! ”姜天波说。
到了江边,姜天波咬紧牙关,拖着受伤的脚逐一检查。 下午4点10分,絵河絵江都市部的水位超过了保证水位5.1米。 下午5点多,洪峰通过。 区政府业务协调会后,姜天波晚上召集相关部门逐项执行,到第二天上午才去医院。 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需要立即手术。 得知手术后约6周不能行走,姜天波反复选择保守治疗,医生不得不在整个左脚上安装支架。 这是乘坐“机械战士”,从医院出来,直接回到防洪应急措施和灾后恢复现场。
暴雨和洪水警报消息在第一时间被转发到綦江街道镇和沿江社区、大楼楼后,街道社区干部立即通过挨家挨户的访问开始警告商户和居民撤离。
34岁的社区干部张亚冒着倾盆大雨,提着号角在沿途“呐喊”。 衣服很快就湿了,扬声器被遮不住的雨沫“擦”了。 “这么大的雨声,连破嗓子喊人都听不见”张亚着急的时候,两组领队吴登全想起了社区还有三只锣。 于是找了几个身体和张亚一起一边拉着锣鼓一边喊。 中午前,整个社区的临街商店和一二楼的居民搬迁了。 “王定国是三个‘锣’人之一,他急忙呼吁大家移动,没时间回家搬东西,结果自己成了少数灾民之一。” 张亚说。
洪水来了! 紧急情况!
“是派出所吗? 铁桥下有人被洪水困住了,赶紧来救啊! ”接到电话后,紧急派出所值班的民警谭傅文和同事带着独木舟紧急出动。 “我是党员,会游泳。 我先走了! ’现场水深很急,谭傅文穿着救生衣才下水。 由于皮艇有限,他先把一个孩子和一位90多岁的老人抱在皮艇上帮助上岸,又往返两次救出了其他5名被困人员。
7月1日晚暴雨,尖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罗昭顺彻夜未眠。 认为村子里有山洪灾害点和两个滑坡灾害点,他通知凌晨1点其他村子的干部监测水位。 上午5点,罗昭顺来到山洪灾害时的蟾蜍沟,发现水位上升很快,随即沿着沟从家里敲门。 “大家具首先要放在长椅上,带着贵重物品避难。 ”。
通知水沟村民避难后,罗昭顺前往牟家湾王大岩滑坡灾害点,发现斜坡下降了2厘米。 罗昭顺还打电话给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让他们尽快把附近的村民转移到村里的办公室。 全村9个村民小组,罗昭顺开车来来去去看,4组村民赵应明老人家后面的电线杆差点被洪水冲走,马上通知电力企业维修。 一家公司的围墙被水浸了,快要倒塌了,马上调整了挖掘机,排除了危险。 下午2点,蟾蜍沟地区的洪水消失了,但从上游冲来的草木和垃圾堆积在村桥前,水位再次上升,很快就要过桥面。 罗昭顺见状和三组组长系好安全带,刚下到桥洞前,用电锯将树干和垃圾分割成束,让赶到的村民用接力带运走。 日夜铤而走险,罗昭顺的胃病发作,痛得满头大汗,脸色发白。 细心的村民建议他休息,说:“洪水不等人,这个时候拼命也要住好几次。”
两个多小时后,桥洞终于疏通了。 罗昭顺稍微休息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家后面有大石头因为下雨松了,担心被雨冲走,急忙给留在家里的父亲打了电话,让他带着家人早点到村子里避难。
光明日报》(年07月06日10版)
标题:“重庆:洪水不退,党员干部一个也不退”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