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2字,读完约8分钟
【新时代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光明日报记者宋喜群光明日报通讯员赵媛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两次赴甘肃考察调查研究,对甘肃寄予厚望,提出重要指示:“全面稳定增长,促进改革,调整结构,防范民生、风险,保护稳定各项事业,深化扶贫攻坚,加快优质快速发展, 这为甘肃的快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甘肃深入学习习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幸福建设,努力谱写不断开创富裕人士兴明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扶贫干部在平凉市白家山村的土鸡养殖户家中调查了鸡苗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发
黄河段两岸公园、景区密集。 新华社发
6月5日,甘肃省首次召开“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物运输班排。 新华社发
张掖市花寨乡余家城村订购农业育种油菜基地,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保庭浩拍/光明照
敦煌研究院讲解员为香港大学生讲解莫高窟的历史。 新华社发
关键词: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文旅产业
采取了许多措施,“根除贫困的根源”“错开贫困的巢穴”
6月9日,甘肃省深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现场推广会在陇南市召开,甘肃各级领导齐聚陇南,坚决战胜共同目标——扶贫工作。 甘肃全省3720个深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大沟深,10年干旱、高寒湿冷,许多村庄基本生存快速发展条件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新闻闭塞,社会发育程度低,脱贫难度极大
被称为“陇上江南”的陇南风景秀丽,这里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的主战场。 在各方关注和支持下,陇南以“弱鸟望先飞,有可能致贫”的勇气和“拼命努力”的精神,向贫困发起总攻,探索了领域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较为有效的方法。 目前,陇南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养鸡、食用菌、中华蜂等地域特征产业崛起,老百姓的钱袋胀、笑容甜,生活如芝麻开花节一般高涨。
陇南的迅速发展史,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抗战史,为其他地区创造了脱贫攻坚“样板”。 年2月,习大大总书记先后来到海拔2400米多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米多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拜访了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他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一定要给予村民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村民们要发扬自身的自立精神,找到准快速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改变贫困的面貌
曾被称为“烂泥沟”的原古堆村,年村整体人均收入1466元,贫困发生率达到57%。 有了国家的“支持”,村民们“发誓与贫困作斗争”的决心倍增。 年为原古山村脱贫摘帽“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6年增长近6倍,贫困发生率降至1.83%,全村退出贫困序列,告别了世代绝对贫困。
对于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极端干旱或高寒地区的贫困群众,甘肃一直坚持分类措施,因地制宜地选择搬迁方法和布局点。 以武威为代表的河西地区,依托祁连山生态保护、石羊河流域治理等工程,以水定地、地定人实施搬迁的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区和以庆阳为代表的陇东能源基地,首先依托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工业园区等集中搬迁部署在附近, 陇南为代表的南部山区依山造势,通过插花布局、城市化布局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处理了“人到哪里、从哪里来”的问题。
截止到2019年底,甘肃省75个贫困县中有67个县为脱贫摘了帽子,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的基本标准,目前甘肃《两不愁》实现了一切,“三保障”即教育、医疗、住房三个行业的要点任务基本完成了清零。 ”甘肃省省委书记林铎说。
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构建开放的新格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兰涉会作为甘肃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将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升级。 年7月2日至5日举行的第26届兰花洽谈会,可以不出门,与世界各地的公司进行贸易谈判。 这也是兰洽谈会自1993年召开以来,首次以线上为中心,以线上为中心的方式举办。
第26届兰花洽谈会以“深化经贸合作,促进绿色快速发展”为主题,开发构建了“兰花洽谈会在线”在线平台。 网上平台设有展览、定位、销售等功能,全年可开展网上招商引资、展览展销。 此外,此次兰花洽谈会还将介绍开展丝绸之路合作,推动高端论坛快速发展,线上对接等活动。 客人“云”可以游览虚拟展馆,详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据统计,此次合同项目共计587个,合同总额2730亿元。
甘肃地理位置独特,交通物流四通八达,矿产、能源、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优越,“一带一路”的建设给甘肃省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近年来,甘肃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凭借良好的快速发展机遇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兰花洽谈会合同项目的规模和质量也逐年提高。 “目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构建文化、枢纽、技术、新闻、生态“五个制高点”为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多行业合作,以内外兼顾、陆海联动、西为主、西 ”林铎说。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域和中原的重要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使甘肃再次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 甘肃也逐渐成为次区域合作战术基地,特别是通过国际空港口、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区建设、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次队伍的运营等,甘肃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迎来新的重大快速发展机遇。
目前,兰州陆港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术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目前,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物运输班次排常态化上市。 ”。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处副处长祁国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抓好防控,继续加大招商力度,不断联系,信息表达不断,视频、招商 数据显示,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现有发货班次39排,货物重约3.9万吨,货物价值约1.9亿元。
甘肃作为牵引东西、连接欧亚的西部重要省份,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钥匙之地”。 现在,这个“钥匙”在“一带一路”的建设的带动下,越来越成为连接信息表达的东西、南北的“通道”。
多元融合刺激文旅产业新的活力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丝绸之路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汇点,也是陕甘边区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的第一条道路、会师地。 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民族文化、伏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构成了甘肃独特的文化“美景”。
此外,甘肃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陇东黄土地、黄河两岸孕育了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 多民族交流融合,培育百花齐放的民俗文化,东乡、保安、裕固等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对白马藏族、雪山蒙古族的民俗民风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以铜奔马为代表的张掖丹霞、黄河石林、敦煌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也成为甘肃省璀璨的新名片。
没有文化的旅行是没有生命力的旅行。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甘肃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一带一路”建设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快速发展。 近年来,甘肃做出了快速发展十大生态产业的决定,文化旅游其中,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甘肃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很快。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文旅产业引领融合快速发展,整体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在十大生态产业中居首位,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更是举足轻重。
文化是旅行的灵魂,旅行是文化的载体。 甘肃本着“融就融,融就融”的理念,将文化和旅游在理念、功能、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深入融合快速发展,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将这一资源特征转化为经济特征。 2019年“一会一节”首次联合举办,从甘南开幕到敦煌闭幕,获得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节庆活动排行榜大奖,被文旅部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此外,甘肃通过实施“文旅+”战术,加快文化旅游与农业、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的快速发展,衍生出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
一步一幅画卷,一路跨越千年。 当前,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多的立场、各方面的融合发展迅速,极大地激发了文旅游产业的活力。
光明日报》(年07月27日05版)
标题:“甘肃:全力以赴稳增长 凝智聚力惠民生”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