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向李晓波颁发了证书
7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康晓光就任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李晓波支持学院专项捐赠1000万元。 我院以慈善文化、公益行业的跨部门合作、公益部门管理为首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践咨询、社会倡导和决策参与等方法,成为公益研究的领导者和公益创新的引擎。
十年磨一剑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找到康晓光,说要开非营利研究所。 当时,康晓光人事关系还不在中国人民大学,但很快就同意了企划。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营利研究所成立。
在随后的几年里,董克用和康晓光带领非营利研究所团队在公益慈善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以学术界特有的方法迅速发展了公益事业。
年,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李晓波捐赠1000万元,倡导成立创新公益研究院。 这个建议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全力推动下,最终加快了建设创新公益研究院的步伐。
康晓光说,在有人提出后,人民大学校友会和基金会全力推进这件事,他们找到了我,当时我觉得力度不够,他们找到了上一级公共管理学院,这个力度明显加强,研究院成立的速度也开始加快。
李晓波表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成立后,将成为整合国内外相关行业特色资源力量的平台,对未来中国慈善公益界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自己来说‘ 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成立了,实现了我多年的公益梦想,给了我机会,让我和我的同学们可以用特殊有意义的形式向母校表达长达30年的感激之情。 李晓波说。
理事会指导院长责任制
仪式上,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宣布通过理事会决定重大学术和行政事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两院院长负责制。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担任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担任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担任院长、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实践学院副教授郭超担任国际院长。
介绍了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采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系统运行模式,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三者相互支持和促进。
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以慈善文化、跨部门合作、公益部门管理为首要研究方向,进一步扩大了研究合作互联网。
在学科建设中,全面宣传学科体系建设,系统开发国际和本土教材,整合研究和教育力量队伍,加强现有非营利方向的公共管理硕士( mpa )。
在社会服务方面,研究院积极参与重大公益活动,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提供咨询,推进公益领域的文化、标准、规范建设,积极引导舆论,每年独立发表公益领域的年度注意报告。
大学公益研究院相继成立[/s2/]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成立之前,国内许多大学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研究院。 影响较大的有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于年6月成立。 由壹基金捐赠2000万元,是老牛基金会、万达集团、泛海公益基金会、燕宝基金会、深圳壹基金等国内有影响的基金会和公司共同创立的公益研究机构。
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由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及河仁慈善基金捐赠2000万元兴建。 该研究院致力于公益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公益项目的创建和策划、公益研究和政策倡导等事业。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是去年4月经中山大学批准正式成立的一级非营利研究机构。 研究院立足珠江三角洲,面向两岸四地和华人世界,开展公益慈善研究。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于年4月成立。 研究院致力于构建我国公益慈善研究的国家级智库,推进公益慈善行业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加快学科建设,构建公益慈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高校智库的引领作用和创新特点,协商政的建言能力和国际
标题:“校友捐赠1000万助人大成立公益研究院”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