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1字,读完约6分钟
学者汤一介从周围87岁去世的人那里感动地讲述了他生前的回忆
9月9日20时56分,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去世,享年87岁。 汤一介致力于传承和迅速发展以前传下来的文化,开展了近80年来我国最大规模的儒学古籍文献整理工程,以《儒教》等闻名。 北京大学昨天发布讣告,从今天开始到14日在人文学苑1号楼108室接受吊唁,9月15日9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昨天,汤一介的同事、学生接受了北京早报记者的采访。 在他们眼里,汤一介不仅是个书生,还是个好老师,好丈夫。
一直关心着工作,即使在疾病中也“积攒精神”
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许多答主谈到了他在疾病中的工作情况。 7月21日,汤一介坐着轮椅在医生的陪同下在北大参加了《中华佛教史》一书的新书发表和学术研讨会。 这本书由季羡林、汤一介两位老师担任总编辑,编纂、出版的过程持续了15年。 出版该书的山西教育出版社社长刘立平说:“这应该是汤先生最后一次参加的公开文化活动。 他本打算在现场讲五分钟,但之后要讲十分钟。 开会前我去了家里探望,汤先生的精神已经不好了。 为了出席这次发布会,汤先生连续几天关起了客人,积攒了精力。 之后,汤先生在现场说话时精神饱满,可能看起来不像不了解病情的人。 ”。
6月27日,汤一介在出席《儒藏》精华篇百册出版仪式时表示,“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编纂《儒藏》全书,意味着这项工程尚未最后完成。 如此巨大的工程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只要我活一天,我就想为这项工程全力以赴。 ”。 在6月19日《汤一介集》的发表场,汤一介说:“我想继续写文案,谈谈我自己的感受,谈谈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谈谈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非常整齐,我今天说要做“一二三件事”。
从2008年开始跟随汤一介获得博士学位的杨浩说,这几年来,他去汤家听关于学术研究的教授,整理汤父亲汤用顿全集的工作等,协助汤整理稿子。 关于汤先生的工作状态,杨浩说:“他每次都问我们,今天来找你,必须做以下几件事,第一、第二、第三件事,以及所有事情的进展,都特别有条理。 他生病之前,对我们的工作他特别细致,所以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具体审查。 他在工作之前,敦促努力保证进度,这让我印象深刻,他一定会让我们制定计划。 在我们计划的时候,他催我们,有时我们没完成,他再催我们,什么时候能完成? 我们还会提供别的时间。 ”
他要求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必须学好外语
《汤一介集》的出版方、人民大学出版社总贺耀敏说,汤一介有文化担当、文化使命,他赋予人的东西是他的品格、学养、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中道德的熏染。 他发起的中国一直在传达文化整理事业,试图发掘中国优秀文化的意义。 事实上,国学热了这十年,早些时候大家都在批评,但他在这个过程中很冷静。 同时他在中国文化的国际对话中做了很多工作。
杨浩则说:“要做学问,他的眼界很开阔,他父亲从哈佛大学留学回来,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也有很好的西学训练。 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追求。 做学问需要国际视野。 他一方面自古流传,另一方面特别关注西方的研究视野。 不能盲目崇拜外国人,也不能单方面自我约束,所以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外语。 另外,要好好做学问。 我刚进学校的时候,他给我制定了研究计划,同时也提醒我时间充裕。 这样,就可以好好地研究了。 他特别害怕学生在研究中浮躁,不牢固。 ”。
不仅是书房的哲学家,还收集剪报
杨浩也说:“汤先生是理想主义者,有搞学问的理想。 但是,与他的父亲相比,他不仅是书房的哲学家,而且非常重视现实。 我有印象深刻的细节。 汤先生一会儿就从家里打扫报纸。 用塑料袋装着。 其中有各种报纸,也有从网上打印的资料。 例如国家的大事,特别是文化上的努力。 他在现实中也用自己的力量弘扬着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不仅仅是自己的著作。 他有繁忙的事务,他有各种各样的学会职务、事务。 ”。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着作分社社长郭银星介绍,汤一介在国学学术研究平台什刹海书院担任院长,连续第二年出版了根据什刹海书院论文集结而成的《儒释道与中国历来传递文化》。 郭银星说:“5月左右,我见到了汤先生,前一天,习主席去北大看汤先生。 汤先生给我们讲了,他先给习主席讲了他最近一直在做的项目。 他还说,习主席也弘扬了他们这几年一直从事的国学,觉得他知道中国以前传承文化的具体情况。 ”。
生活点滴
“我们心中的汤先生的头上有一个巨大的光环”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李澄说:“与汤先生的缘分只有一个学期的选修课。 我记得1982年,在北大历史系学习的我的选修课可以在交叉系修了。 哲学系汤先生的中国道教史和我们的中国史专业有关。 那时,我们心中的汤先生头顶上有一个巨大的光环。 他的父亲汤用彤——中国宗教史上的大家,选择汤先生的课是这一点的心结。 每周一次的课,一学期可能没来几次,但是回想起来,我对汤先生的印象很有限。 ”。
“汤先生和乐先生性格互补,彼此都像瓶子一样”
关于与汤先生相伴、著名比较文学家乐黛云先生的生活,杨浩说:“在我们看来,汤先生和乐先生性格互补。 汤先生很严厉,乐先生很开朗,他们也包容对方,尊敬对方。 汤先生有时把妻子叫做“乐先生”,打电话叫“乐先生”。 小乐有时和我开玩笑,她说“老汤”,有一次叫汤“这个男人”。 ”。 在生活方面,他们也很关心学生。 “我有如山的恩情。 不仅关心我,还关心我的妻子。 乐先生没见过我妻子,很在意她的工作安排。 ”。 杨浩说:“汤先生最重视人的两点。 第一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 虽然嘴上说得很好,但是不工作的话他会很反感。 另一个人品很好。 ”晨报记者刘婷说
/ s2/■相关链接
《汤一介传》
由传记作家李娟娟写的、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汤一介传》,介绍了汤一介的一生,特别是他在北大的岁月和妻子乐黛云对伉俪的深情,兼顾了对挚友和师长的深深怀念,进一步思考了他的人生。 作者提倡建立在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儒学,使中国哲学在21世纪的“反本开新”中再次燃起火焰。
标题:“汤一介曾谈《儒藏》:只要活着一天 就愿尽力(图)”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