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年夏拍、北京匡时首次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精心挑选40多位近代名家,扛鼎各家。 海派、京津、金陵、岭南各自胜场,值得称赞。

陆抑非“花鸟繁华春”创作于1943年,是陆抑非中年时期的佳构,从整个画面布局来看,山茶花枝从右上斜探到画面底部,纵横细枝框架突出于右侧树干前后,老虬古朴,金石味十足。 花、枝、叶三者在疏密旋转侧、穿插交错之间,形成微妙的视觉平衡。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山茶花期漫长,经过冬天的弥艳,作品充满活力,晴朗温暖春天的喜悦,充满活力。 正如郑逸梅评价的那样,“不是花卉、工笔,没有写意、骨头、泼墨、兼作鸟兽的东西什么都不长。 他主张画应该用兼工带写,工笔可以追两宋,写意可以接原人水墨,可以在人大写,而且可以达到几纵即逝,炉火纯青的境地。 其艺术之路也正是实践了这一主张。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胡塞尔法善丹青,无教师,乞讨灵造化,力振古法,笔意奔放,超然物外。 其“春游觉得归晚”画面下的人物、景色刻画得很细致,画面上的悬崖气势震撼人,中间隐约可见楼阁周边云雾,空间感的提升一下子连接了画面,给整个视觉带来了强烈的景深效果, 无论是一人一树,草木楼阁,还是布局布局,都是巧妙的自然,展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绘和把握。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仁者乐山、智者乐山”山和水; 云和烟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山水长廊的不朽主题,被艺术家们视为创作的灵魂和源泉。 刘海粟一生都很喜欢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是以黄山为主题的素材。 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可以说为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 从1918年第一次去黄山旅行到1988年第十次登黄岳,历时70年,几乎包含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记黄山写作》创作于1985年,刘海粟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春天。 此时作品真正代表了他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实践和人生体验的自然结果——“国画皆旧”、“瓜熟蒂落”。

《追忆黄山》将黄山的天都、莲花、玉柱峰景色分开写,画面山峰耸立,烟云缭绕,水墨与美丽的颜色,相互交融,又美丽,将西画的光感、透视与色彩诸法糅合在画中,笔臂交融。 刘海粟胸襟的气魄、其跃动的生命力和黄山万千幻化的神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山水思想。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黄山自古以来就以奇峰怪石闻名,面对造化的魔法,艺术的日常被这壮丽的画面所感动。 195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和资助下,董寿平写生到黄山、富春江等地。 他考察了黄山的物理特征、雨雾松变幻规律,收集到的大量素材和黄山切身的体验感,为后来黄山作品的创作拓宽了视野,拓宽了胸襟,为今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1954年以后,董寿平没有停止黄山的笔耕,而是享有“黄山巨擎”的雅誉。 《黄山松云》以墨色为质,散发着润泽的山水画之趣。 用极抽的笔墨,描绘滔滔的云海,迷蒙变幻之间,将极目千里的奇峰老松,连成完美的空之间的序列,又因墨色和笔的不同,打开了前景、中景和远景的水平,黄山的气象和危润的状态跃然纸上, 那幅画中的山石树,看起来像破碎的墨迹,真实映衬,干湿细密,增添了画面之灵,云霞缥缈,使人置身仙苑琅境。

标题:“匡时夏拍首度推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