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百城千县万村调查行”】石漠化山区致富之路
“因为没有去过西畴,所以无法想象西畴的自然环境有多差。 不进入西畴,很难理解西畴脱贫的辛酸。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这样感慨道。
西域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原战区”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要点县。
20世纪90年代,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不懈,落后于贫困,走向石头角落,向恶劣的环境宣战,不是“苦闷不如苦干”“等方法,而是工作才有希望”
从石缝中开辟消除贫困的新途径
西畴县99.9%的面积属于山地,石漠化面积达到1078.56平方公里,是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山大石多,出门就上坡”“见石不见土,玉米长在石头窝里”是过去的真相。
但是,住在这里的26万人从石头缝里开辟了消除贫困的新途径。
想发财的话,先修路。 2003年,西畴县岩头村小组组长李华明带着15户村民,筹措资金开始修路。 山体下有道路、民房和高压线,所以不能使用炸药,用双手、锤子、铁锹在悬崖的峭壁上挖路。 年1月,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终于开通了。 年,当地政府补助资金16万元,将空白路建成水泥路。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西域县最贫困的木者村开始炸毁石造地。 “如果没有土,我们就会从外面运土过来。 这几年,我们创造了24.4万亩耕地,人均耕地增加了0.4亩。 ”。 蒋俊说。
近年来,当地人在悬崖峭壁上挖掘了2298公里的道路。 而且,西畴县许多村寨保护植被,把植树造林写进村规民约,村民自发种树,挽留水源。
年以来,该县治理石漠化14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25.24%提高到现在的53.3%。
石旳里结出了财富果实
村子走了,山上的土地多了,致富的路也宽了。
西域县三光领域千亩的连片猕猴桃基地,成熟的猕猴桃挂满了树枝,工人们正在抓紧采摘。 “过去这里是一片沙漠荒山,现在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现在,我和恋人接受工会的栽培培训,在农业开发企业打工,人均每月有2500多元的工资,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 39岁的西畴龙树村村民李蓉妹告诉记者,家里的土地4亩农业企业种猕猴桃,一亩一年收入600元。
西域县总工会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使参与者获得初级资格等级证书,提高了他们自主创业、自主选择、参与竞争的能力。
“我们要帮助他们通过技能培训致富,把有条件的人变成员工,成为工会会员。 ”。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说。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西畴县探索“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山脚架台,平地铺毛毯,进屋建池,建村位移体”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将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结合,山、穷攻坚结合。
石漠化山区变身旅游绿洲
道路干净、特色民居错落,热情好客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温暖的冬日,记者走进了西畴县三光领域石漠化核心区的三光村。
“我们这里本来到处都是石板,不好住。 由于石漠化治理,现在村子变成了适宜居住的地方,外面的很多人来这里玩,也做了生意。 ”。 要说村子里的一些变化,农家乐村民高仕仙有时说不完。
经过石漠化治理后,年,当地政府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企业构建观光旅游,游客日益增加。 年,何赛华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他家也成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接待处。
目前三光村有2300亩猕猴桃、水蜜桃、香脆李等高质量果树竞相吐绿,生长良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群众收入增加,“人均有1亩以上的高稳产田,有1亩以上的经济林果,经济林果
年10月,文山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会在西畴召开,对照民宿快速发展,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根据“西域精神”,这里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
黄榆
标题:“石漠山中闯出致富路”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