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59字,读完约6分钟

作者:王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尽管城市蝙蝠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自然宿主,但许多居民表现出严重的恐慌。 人们对城市蝙蝠感到不安的背景下,潜藏着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误解——事实上,城市并不是生物多样化的“沙漠”,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在合理的城市规划中,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多,需要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友好共处,缓解冲突。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1 .城市山水不仅仅吸引人

追溯大部分城市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城市的山水共同吸引着人和野生动物。 以北京为例,横亘在城市西北部的燕山和太行山覆盖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体和黄土高原的风沙永定河夹着黄土高原来的沃土,与潮白河、温榆河、大石河一起,冲击性地形成了这片肥沃的平原湿地。 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山水——森林湿地生态系统,30年前华北豹和黑熊在北京市内周边游荡,至今仍有黑斑羚、猪獾和豹猫在郊外自由生存。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因为野生动物和人类有共同的魅力,北京不是唯一的。 这座沉浸在成都火锅香气中的城市被岷山、邛崃山和贡嘎雪山包围,科学家在距离成都二环仅77公里的鞍子河山梁上发现了野生雪豹。 古城西安,从回民街的羊肉泡馍店驱车一个小时就可以深入秦岭腹地,那里是大熊猫和头巾的栖息地。 如果把眼球放在大尺度的时候空结构上,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形成过程都伴随着人与动物的共同选择,这也是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自然基础。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从北京玉渊潭公园内新飞来的天鹅陈晓东摄/光明照

2 .野生动物也“城市化”

与人类一样,进入城市的野生动物也经历了“城市化”,成为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动物学家所熟悉的陌生物种。

上海、复旦大学的城市动物研究小组记录了城市中野生动物适应性的变化。 传说中,“一丘之貉”的“貉”应该是住在山地丘陵的害羞小兽,但在上海的60多个小区,青浦的小区旁边有一条河,貉潜入水中成为游泳高手,夏天晚上捉鱼摸虾。 金山区貘栖息地旁边有很多丘陵灌木,展示了挖土、跳跃、捕猎青蛙的奇妙方式。 到了浦东,他们迅速适应了小区和道路的设计思路,成为了这片领土的“常住居民”。 奉贤,有些貘可以估算烧烤店的下班时间,也可以每天在小摊第一时间捡地上香喷喷的烤鸡骨头……在这种“变身”能力的背后,有着对野生动物在栖息地的选择、捕食行为、消化能力等全方位城市的适应性,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3月初,鸳鸯进入了繁殖季节。 图为北京动物园的一对鸭子在戏水。 崔多英摄影/光明摄影

3 .与野生动物共存是人类社会的诉求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转变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少数“明星物种”,追求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护生态安全。 例如,跨越千里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不仅保护大熊猫栖息地,还恢复了我国最重要的水土涵养区——大面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小区域森林的要点,保护了河流下游千万居民免受洪水和泥石流的侵害,拥有干净的水源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恐慌的蝙蝠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大部分蝙蝠是夜行昆虫的主要捕食者,有些种类是植物传粉者和种子传递者,而蝙蝠也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旦失去人类 当人们在疫情中因恐慌而想到“生态杀戮”城市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时,一群生态学家告诉公众,生物多样化是“有用的”。 这样的有用性被科学地总结为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向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其他生产、生活原料,提供休闲、娱乐、审美的乐趣。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可见,人与野生动物共生共存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诉求。

住在上海市区的野生貘王放摄/光明照

4 .建立公民科学家队伍寻求处理方案

在德国柏林,到处都是川湖和绿地,有3000多只野猪在市区定居。 这些野猪隔开三个分支安顿公园和社区,翻垃圾桶,破坏植被,排便,在发情期攻击人。 在英国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一点城市,每平方公里发现18只以上的赤狐,随处可见的犬科肉食兽杀死了稀有的地栖哺乳动物和小型鸟类,改变了土壤组成和水源质量,使农业和畜牧业减产。 在美国,大部分独居的市民家庭都受到浣熊的骚扰,每年因浣熊造成的房屋损坏、火灾和疾病损失数百万美元。 快速适应城市生活,野生动物也发生了更深刻的生物学变化——惊人的适应性让一些动物群与人类越来越冲突,与野生动物共存的事件充满了戏剧性和多样性。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在我国,城市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具有杀伤力的野生动物。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天,金花鼠、貘、刺猬等很可能会带来更多复杂的管理问题。 与荒野不同,动物找不到不受城市打扰的栖息地,只能和同人生活。 一次教训表明,投毒、杀灭这些第一时间想起的措施,无法控制有适应力的动物,只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害。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物种的诉求,不知道它们与人类共存的潜在矛盾,等到真正发生问题的那一天,就不是拍脑袋处理的那么简单了。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进行社会调查后发现,相当数量的城市居民担心野生动物:貘会不会传染狂犬病? 刺猬有寄生虫吗? 在小区里住黄鼠狼是不是不吉利? 因此,我们在全面了解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收集城市居民的意见,寻找大家认同的处理方案。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2019年,由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和100多名市民志愿者组成的公民科学家队伍在上海成立。 在研究城市野生动物的过程中,组织者将大量庞杂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解为一个具体项目,委托市民志愿者安装红外摄像机、植被变化记录、社区调查等。 在早先流传的城市野生动物研究转变为公民科学家项目后,团队不仅可以调查城市中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还可以从市民代表的热烈讨论中收集人们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宝贵意见。

“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我相信整合可持续城市动物调查和公众意见将增加我们了解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期望和要求,促进两者友好共处,创造更好的城市生活的机会。

光明日报》(年04月19日12版)

标题:“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们过得好吗”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