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8字,读完约4分钟
青岛新闻网社杭州11月19日电题:“歌唱”幸福生活——村歌与古村乡村振兴故事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袁震宇、魏董华
“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永远在我们心中”歌声悠扬地越过马头墙,在江南古村的青石板路、人行道中飘荡。 歌手是78岁的浙江省西南山地大陈村村民汪蠡勤。 十年前,因为唱歌、村子,他回到家乡,在村图书馆教村民唱村歌,还看了古村的蝶泳。
11月17日晚,大陈村村民聚集在村图书室一起唱歌。 大村每周在图书室组织三次歌唱活动,歌曲以自制的村歌为主。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摄)
11月18日拍摄的大陈村景色(无人机照片)。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摄)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大陈村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走在青石小路、青砖黛瓦的古村,依然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愁文化。
在汪衍勤的记忆中,十多年前的大陈村依然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后进村”,是村民因土地搬迁问题不断拜访的“上访村”。
大村的一些变化要从一首歌开始。
11月17日,大陈村村民汪须仓(左)、汪岩宣义务打扫村内石板路。 从2005年开始,大陈村呼吁村民“美村打扫房子”,义务打扫也逐渐成为大家的习性。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 摄)
2005年,退役军人汪蠡君当选为村党总书记。 刚到村子里,看到村民家前面的房子后面有只养鸡养猪,臭气熏天。 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古村日渐凋零。 他意识到,治村必须先治心。
“为什么不来村里唱歌,唱全村聚会的力量呢?”王羲君觉得,在部队里,大家都唱得很起劲。 于是他从家谱中得到灵感,根据汪氏的历史传说,他与人合作创作了村歌《母亲的那个大陈面》和《大陈,充满书香的地方》。
“风中轻轻翻转,芬芳的在碗中盘旋,美丽的与我们欢笑,那芬芳迷人的陈面”村歌在古村里开始歌唱。
村歌也渐渐成为汪蠡君的治村“法宝”:会议出现迟到者,作为惩罚唱村歌。 因为有人家里有庆祝,村干部带头唱村歌祝福……
11月18日拍摄的沐浴着朝阳的大陈村(无人机照片)。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摄)
听说那时还在他乡汪蠡勤流行唱村歌,我不会。 赶紧开始自学了。 年,汪蠡勤回到家乡,在村图书馆担任管理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给村里的老人唱村歌。
日吟,天天唱,大陈村也因村歌而出名,唱歌,唱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还为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外国元首做了国礼赠送。
汪蠡君说:“村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人心聚集,精神振奋,乡村管理层更容易推进。” 他“开始”描绘乡村振兴的蓝图。 从扫帚开始,村子变得干净了,村民们的心都齐了。 大陈村和过去一样变成了两个村子。
村里的歌很红,你是怎么致富的? 村民带着疑问,大陈村给出了答案——将村落的歌曲文化变成美丽的经济,可以丰富头脑和口袋。
11月17日,大陈村村民在大陈村便民服务中心咨询社会保障相关情况。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摄)
王五说,老百姓开开心心地唱着大陈村的乡村音乐,让游客体验村歌文化,把大陈故事变成音乐剧,变成旅游商品,利用村歌促进乡村旅游。
年轻人也渐渐开始回乡创业了。 19岁外出打工的汪江庆是村子里的低保户,在外面流浪了10多年,打工养家,收入也不稳定。 看到村里的旅游发展很快,三年前,他回村开油炸食品店卖油炸食品,一年卖10万元以上,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11月17日,大陈村村民汪晓玲在自家经营的特产店整理新鲜出炉的红薯干货,为游客挑选。 青岛新闻网社发(江汉摄)
1989年出生的周丽玲在外国旅行社工作了7年后,回到年中担任大陈村的讲解员。 “现在,大陈村每天接待1200多名游客。 他们听完村歌后,要去美食街玩。 ”。 周丽玲说,现在村里办了音乐剧《遇见陈先生》,一部戏留给游客,为村民增收。
在村歌文化的协同效应下,大陈村乡村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村里接待游客30万人,带动周边旅游产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
在陈村陈列馆,“全家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1300多村民聚集在“村歌广场”,决定了幸福的时间。
“一个村子和谐吗? 有向心力吗? 出现一片家庭的幸福。 ”王羲君说,从2009年开始,大陈村每年年初拍“全家福”,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有1300多人,许多大陈的年轻人每年都会回来拍这张照片。
照片的背后,是记录着大陈村民小康路幸福生活的乡愁。
标题:“一首村歌与一座古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