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12字,读完约10分钟
青岛新闻网社呼和浩特4月19日电题:内蒙古贫困旗县所有“摘帽”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于嘉、王靖、安路蒙
从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传来了捷克报纸: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等20个贫困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首次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宣布全面脱贫“摘帽”。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中心镇街景(无人机照片,年7月1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从广阔的林海到广阔的草原,从万顷良田到戈壁沙漠,脱贫的严厉措施精准落地,一个贫困地区欣欣向荣,一个贫困家庭的气象新。 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脱贫致富新途径,小贫旗县立足自身资源存量,绿色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民族大众因技术而受益,古老文化在传承中迎来新生,老少穷内蒙古发生巨大变化。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洪浩尔青包村的贫困户王翠莲在塑料大棚里给樱花树锄草(年3月12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干部们成为“播音员”,贫困家庭多卖商品
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兴起。 但是在赤峰市的敖汉旗,往年春节前后几乎都在卖的敖汉小米,由于疫情的影响相当不畅销,农民们很着急。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南大城村村民正在收获小米( 2019年9月19日拍摄)。 。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刘磊摄
为了推销当地扶贫特产,敖汉旗长于宝君变身“带货主播”,进入EC平台直播间,为家乡小米代言。 直播30分钟以上,累计超过70万网民观看,6吨敖汉小米销售空。 “旗长成为播音员,成为我们农民的代言人,向小米保证,开辟新的销路”500多户贫困者敞开了心扉。
网上销售将成为扶贫的重要手段。 从以前开始,作为农牧业区域,内蒙古及时带动了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直播助农计划,更多的领导干部进入直播间,作为农产品的代言人,探索了脱贫的新模式。
“我们的土豆,倍脆,倍香,倍甜! 》直播镜头前,频繁出现金句的“播音员”是乌兰察布市副市长王心宇。 为了帮助农民多卖农产品,他一边介绍一边品尝,近12万公斤的土豆在直播中被夺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安业村村民在扶贫工厂做扫帚(拍摄于年4月11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彭源摄
乌兰察布市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的贫困地区,“地上无草,地下无宝”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深度贫困人口曾占全自治区的46.2%,农民主要以种植土豆、荞麦为生。 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迅速发展特色栽培养殖业,开拓“乌兰察布土豆”“阴山优麦”等农畜产品企业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在线销售,走向全国。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新社村村民正在栽培“订单燕麦”(无人机照片,年5月18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刘磊摄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村民在扶贫工厂加工拖鞋(摄于年3月25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乌兰察布市最后7个国家级贫困旗县今年都摆脱了贫困,但当地的“摘帽子”精神不振。 王心宇等干部认为,助农直播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更好地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过去一年,大兴安岭南麓集中困顿地区的兴安盟大米成为“网红产品”,兴安盟委员会书记、各旗县县委书记在各大卫视、网络平台露面推广,迅速开拓全国销路。 目前,当地累计在线销售大米超过2000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这些不过是内蒙古产业扶贫的缩影。 自治区还通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快速发展特色农牧业,建立龙头扶贫公司利益联结,加强费用扶贫等措施,将贫困人口牢牢吸附在富集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者持续稳定增收。 年以来,内蒙古因产业快速发展,有40.26万人脱贫,占脱贫人口的48.9%。
手艺得利,古老文化“生火”。
“当当……”早晨,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里,传来了小锤子轻叩刀的声音。 建立卡贫困家米格尔坐在桌子前,埋头于皮雕创作。 大口吹开皮屑,祥云图案的凹凸就会美丽地出现在褐色的皮带上。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村民米格木尔正在制作皮雕(拍摄于年4月15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刘磊摄
米格尔家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孟根基础卢加查,他残疾,腿脚不便。 当地就业局建议他参加皮雕产业的培训。 对于这次机会,他更加珍惜,克服脚病,费尽心思研究皮雕。 现在他在学什么,做的皮雕皮带通过企业销售,每月收入1700余元。 “参加特色产业培训,能养活自己,我走出了贫困的泥潭,”米格尔说。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居民黑云嘎在家中制作的鄂温克族以前就在介绍工艺制品太阳花(摄于年7月1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鄂温克族民族历来手工艺在扶贫攻坚方面很有活力。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共有达盖尔木雕、布里亚特食品、巴尔虎服饰等民族特色公司192家,囊括23个非遗传工程,去年为全旗近300户建段立卡贫困户开展了特色产业培训。
内蒙古贫困旗县大多以民族文化为产业,培育蒙古长袍、医药、扫帚苗、蒙古族刺绣等扶贫产业,推进贫困人口的“贫困帽”。
贫困户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扶贫工厂做扫帚( 2019年8月5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彭源摄
年,丈夫遭遇的交通事故打破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旗王金莲的幸福生活。 丈夫昂贵的治疗费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使家庭陷入困境。 “感觉天塌了,这能让我们全家活下来吗……”
命运的逆转发生在年,王金莲一家被并入建段立卡贫困户。 而科尔沁右翼中旗以起源于清代的蒙古族王府刺绣为扶贫产业,建立扶贫工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刺绣女儿王金莲在家用手机视频教蒙古族刺绣(摄于年2月27日)。 青岛新闻网社发(白俊华摄)
三根线落在针上,小绣花针上下飞舞,过了一会儿,黑布丝绸上开出了白莲花……年,王金莲学刺绣,第一次绣莲花,赚了50元。 她信心百倍,积极参加旗中组织的训练,刺绣技术越来越熟练,扶贫工厂给她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2019年王金莲通过刺绣赚了2万多元,全家脱下了“贫困帽”。 目前,全旗袍产业覆盖170个行政村,参与人数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约3000人,贫困人口年均增收约2000元。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刺绣扶贫工厂内的工艺品展示区,来参观的游客正在拍摄展品(拍摄于2019年4月18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彭源摄
在产业快速发展中,内蒙古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企业制等形式,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创新化快速发展,积极谋划定点扶贫、振兴乡村“一箭双雕”。 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外出务工等形式从产业中受益。
房子前面通着高铁,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北京
卓资山站,从北京开往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线上偏远的小站,历经近百年的沧桑,迎来了2019年底从北京开出的高铁。 这让住在离车站不远的穷人家的刘太平很高兴,他说:“两个小时就进入北京了,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变了! 如果发生疫情,我们一家一定要去故宫、颐和园打开眼界。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易搬迁至住宅福安区,贫困居民在小区扶贫工厂编汽车单(摄于年3月27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患有刘太平和小儿麻痹症的妻子和还小的女儿,住在巴音锡勒町哈达图村。 那里进深大,交通不便,土间危房多,常住人口少。 “牲畜种植全靠我一个人,一年的辛苦到头来达到300元的收入,生活艰难,没出息。 ”他说
居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的住宅福安小区内散步(摄于年3月26日)。 。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年,刘太平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卓资山镇福祥小区。 社区给他安排清洁工公益岗位,保证他有稳定的收入。 然后,他带着妻子在编辑汽车坐垫的扶贫工厂学习了技术。 “我和妻子每月能织十几套坐垫,收入2000多元。 ’刘太平说女儿也在城里上学,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是想不到的。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易迁住宅福安区,今年读大四的王清擦窗(拍摄于年3月27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可以方便地搬迁2800多户贫困户,稳定居住,快速发展,卓资县在各搬迁小区内建立扶贫工厂,引进收纳篮编制、汽车坐垫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公司,将弱势劳动力转移到大众家门口就业
特别是高铁开通后,来考察、投资的外国公司多了起来,离开家乡迅速发展的年轻人也频繁回来。 目前,全县正在加紧新建和扩建多家劳动密集型公司,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村民在当地金鸡产业园区现场分拣鸡蛋(摄于年3月26日) 。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连振摄影
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地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的连片特眠地区。 过去,乡村产业匮乏,快速发展,人才匮乏,成为当地脱贫的课题。
海南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照顾孔雀。 养殖孔雀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摄于年5月21日)。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彭源摄
但是,以环境优美、田园安静、作物高质量为特点,在当地开展扶贫事业的情况下,开发了可以购买稻田的“快乐农场”和用于参观、驯养、展示工艺品的孔雀园等扶贫平台,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
截至目前,全区贫困发生率从年末的11.7%降至0.11%,369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交通逐渐四通八达,内蒙古开始走,放开怀抱,外来投资逐渐增加,许多人返乡创业,呈现出“孔雀北飞”的生动景象。
在走向小康的道路上,前方不是平坦的道路,这场硬仗还没有完胜。 内蒙古自治区有1.6万人口尚未脱贫,都是贫困中的贫困、赤贫中的贫困。 各级政府从人到家精准实施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面覆盖产业快速发展项目,从村到家。 对弱劳动力贫困人口,通过快速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庭院经济和公益岗位就业等方法,对增加收入的无劳动力贫困人口,通过资产受益和社会保障兜底实现脱贫。
标题:“内蒙古贫困旗县所有“摘帽”——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宣告全面脱贫“摘帽””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