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4字,读完约3分钟
下班时间,36岁的张强结束手头的工作,穿着白色的员工服,穿着便服离开工作岗位,坐免费的通勤车,去隆德县的商场,给女儿买了布偶。
“如果不来这家工厂上班,我还会漂在兰州。 为什么总是在女儿身边?”张强说。
张强住在宁夏西海固隆德县陈靳乡新兴村,这里背靠六盘山,种地靠天吃饭。 为了摆脱贫困的日子,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者,但是很多人很早就出来晚了,不容易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
张强也一样。 “以前打工周边哪儿都去过,搬砖,下矿什么的都做过,但是距离太远,一年半有时回不了家。 以前在兰州做物流,我觉得一个月回家一次也可以。 ”。 他说
“谁不想在家门前做稳定的工作?”张强感慨地说。 年,隆德县引进宁夏黄土农业食品有限企业,生产开发以土豆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不仅招聘大量劳动者,而且面向贫困者。 听到消息的张强辞职来到工厂当机器操作工。
进入生产现场,通过全密闭型玻璃窗,数十名生产工人身穿工作服,有序包装和装箱传送带上的土豆初级产品。
“刚来的时候,我很有压力。 ’张强看起来这项工作并不难,但做起来很有讲究。 训练学习和实际操作是两回事。 一开始只领工资,有点烦恼。 “跟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技术、工艺都很熟练,我也带了徒弟来。 ”。
看着师傅,“90后”女工车来接贾斯汀。 “他是工厂的第一个工人,我刚进工厂不久,就遇到了办不到的事,师傅耐心地教我们。 ”。 贾斯汀说,她以前和丈夫运输,除了装卸几乎都在路上,年轻夫妇一直想改变奔波的生活。
“进入工厂的很多工人以前不得已常年在外打工。 ”。 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企业社长杨俊有告诉记者,企业投产后,为4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其中80人是建设卡贫困户,工人们可以享受免费住宿和通勤车,技术好的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
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副主任杜斌表示,立足于马铃薯种植,隆德因地制宜地引进加工公司,建立扶贫工厂,推动了当地的生产和就业。 县里有了产业,青壮年也慢慢回到了故乡。
“企业产后每年可消耗土豆原料15万吨,加工方便的食品增加了土豆的附加值,产品在线销往福建、陕西、四川等多个省区。 ”杨俊有说,处理了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劳动力就业和农业销售产品三大课题,使农户增产增收。
像这样扎根于隆德县城和村口的扶贫工厂还有10家以上。 隆德县委常务委员、推进部部长宋亚俊表示,目前建设的扶贫工厂已经实现稳定就业800多人,比较有效地推动了脱贫致富。
“现在从家到工作单位要30分钟。 我想一直在这里工作,照顾女儿,让她可以安心学习。 ”张强说。 (邹欣媛、孙天朗)
标题:“西海固扶贫车间里“稳稳的幸福””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