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偶尔被“断更”和“催”的电视剧,在豆瓣上得分持续上升近9分,几乎是零差评的党史主题剧,是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主题剧《觉醒年代》。 对许多年轻观众来说,现在定期追逐“觉醒年代”已经成为视听习性,看党史剧查党史也成了一种全新的看剧方法。
回顾历史要从具体的事情开始
作为一部讲述党史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根据优酷站的数据,《觉醒年代》发布弹幕的人中,《90后》、《95后》所占比例是全站基准值的1.6倍,这显然是
根据习惯性的视听习性,历史主题素材、偏剧范围的表现风格,对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是更市场化的剧种。 《觉醒年代》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之间,它回顾了100年前旧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建党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为比较。 全剧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树立的红色起点,把“中国去哪儿”这个大历史命题融入了具体而细微的历史事件中。
重大的主题素材不一定要选择大的整体观点。 “觉醒年代”找到了年轻人和现代观众容易接受的表现方法,从观众熟知的历史事件中打开了小切口,通过相关人员在时局中的表现,描绘出了时代的景象。 在剧中表达中英关系时,没有强调签署文件的不平等,而是北大解职克莱的事,带出了各政府的压力和斡旋,进而带出了“弱国外交无”背后的主旨。
描绘群像的人物有血有肉
“觉醒年代”要表现的主题素材很重要,剧中涉及的具体历史人物有名有姓,历史主题素材类的表现常常努力展示大场面,而疏于描写小人物。 《觉醒年代》提供了一种两全的处理方法,充分描绘了百年前风云际会、群英会集的时代特色,对个人不失温情和理解,给历史人物也带来了有血有亲的感觉。
剧中除了中心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有大量笔墨描写外,蔡元培、鲁迅、胡适、辜鸿铭等角色也选择了经典人物的经典叙事方法,从多个方面刻画了人物的个性,表达了他们的理念。 就像鲁迅出场时一样,选择了鲁迅代表作《药》中的经典场景。 北京城菜市口斩首示众,这边人头落地,那边无知的人们拿铜板给官兵塞栓,馒头上烫血给儿子治病。
围绕“中国去哪里”的问题,剧中人物不同的政治理念,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歧,有争论也有冲突。 就像陈独秀一次又一次二十年没有谈政治理念一样,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民智未开,不是谈政治的时候。 李大钊希望国民“改善立国精神,求可爱国家爱它”,认为他应该动员群众,亲自带兵展开猛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
该剧客观上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政见之分,但不作主观评价。 虽然保皇派的辜鸿铭似乎精通多国语言,穿着破旧,但他仍然可以在“中国人的精神”演讲中痛斥北大青年的“心中的辫子”。 剧情让所有的历史人物回到历史场景,用理念的不同埋下伏笔,历史教科书上的人物也变成了具体的人。
激励青年深思
“觉醒年代”按时间顺序展开,始于袁世凯称帝,历经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二十一条”签名、五四运动等多项重大事情,回答剧中人物关心的那个问题:中国要走向何方,离开主线,
以剧评人的任何构思来看,关于历史类主题的素材,国内的电视剧都擅长用《史记》那样的叙述方法来表现。 “另一方面,以第一历史事件为转折点,通过对背景的概括,宏观勾勒出当时局势的轮廓。 另一方面,以人物的主观构思文案,配合传奇的描写,微观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 “觉醒年代”兼具两种方法,弥补优缺点,独自从政治、经济领域的“硬历史”中暴露出来,过渡到以文化精神为主的“软历史”的记述,“年代的觉醒,其实就是思想的觉醒。 ”。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曹晓伟认为,该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年轻学生成为先锋? 为什么会流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应运而生的? ”。 他也认为这是中国电视剧“用历史叙事的方法,艺术地再现了这个动荡时代年轻人的热情和选择、中国人的觉醒和奋斗”。 ,《觉醒年代》的创新表现方法已经把年轻人拉回电视前,很多不熟悉党史的年轻人,一边看剧一边考查历史。 《觉醒年代》降低了观众的观看门槛,拉近了年轻人和党史的距离。 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重新理解百年前的历史,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也是一代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承担时代责任的良好开端。
标题:“不断被“催更” 几乎零差评!”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