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8字,读完约4分钟
在海边工作
捕高脚鱼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总人口不到3万人,大部分住在巫头、万尾、山心三岛。 虽说是三岛,但其实现在已经和大陆连接在一起了。 根据史料记载,约500年前,京族祖先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追赶鱼群来到这里。 20世纪60年代,京族人民围海造田,连接三岛建设,建设防波堤连接陆地,增加数千亩土地。 京族群众告别了从此无法大量生产粮食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京族三岛加速了对外开放。 由于通晓越南和语言的特点,京族群众建设了现代海洋牧场,迅速发展了边境贸易和特色滨海旅游业,生活越来越富裕。
“生活富裕了以后,京族人最多的考虑的是如何保护京族独特的自古以来流传的文化。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巫头村党支部书记阮爱兴说。
在巫头村,穿过大鸟居,古老的建筑物“哈亭”出现在眼前。 “哈亭”是京族同胞举行“哈节”的地方。 “丙”是京族语,有一个“歌”,一个“吃”两种解释。 现在,这两种意义被认为是并存的。 数百年来,每年农历六月或八月,京族三岛的所有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哈节”。 迎接海参,祈祷,唱歌,跳舞,几天内聚集数万游客体验民俗文化。
记者在万尾村采访时,一年一度的《快乐日》才刚刚结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哈节”期间,京族迎神队鸣锣从“哈亭”出发,到海边迎接上帝。 半路鞭炮齐鸣,队伍绵延数百米,场面壮观。 迎神仪式结束后,人们祭祀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哈亭”前,京族姑娘穿着蓝、红、黄等颜色的古装,右手抚琴,左手挥动手柄,弹奏京族特有的乐器——独弦琴。 一个人作曲,婉转,让人赞叹。
京族哈节和京族独弦琴艺术作为中国宝贵的民族文化,被列入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京族哈节2006年入选首届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的京族独弦琴艺术于年被列入第三届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在斯里兰卡,渔夫发明了踩高跷捕鱼的方法。 现在在京族三岛可以看到这种被称为“世界上最罕见的捕鱼方法”。 工作中,渔民脚踏实地,肩举柄,平衡地在大海里捞网,就能捕虾,生动地展现京族的生活智慧。 但是,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种踩竹马捕虾的方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发展成了节庆活动中的表演项目。
位于万尾村的京族博物馆,完整记录了京族数百年的快速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文案、服装、民谣、历史脉络、生活起居、生产工作……视频、器物、照片成为展示京族文化的窗口。
保护了京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当地建成了京族学校。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京族命名的民族学校,服务范围主要是京族三岛。 学校以传承和弘扬文化为切入点,相继开设了独弦琴、京族歌舞、踏高跷、帆布鞋等有趣的课程,将京族文化融入课内外。 不仅如此,当地还建立了京族微博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京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心、京族独弦琴文化培训基地等,对京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重要意义。
目前,京族共有各级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个。 除上述2项被列入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外,京族鱼露、京族服装、京族民谣、京族风吹饼制作技术4项被列入自治区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京族喃字、京族哈歌、高足捞虾3项被列入防城港市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京族天灯舞、京族自古流传的史诗、京族史歌等5项被列为东兴市级保护项目。
京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谭傅文表示,中越边民语言互通,习俗相近,日常联系和交流密切。 中越边境地区还频繁开展歌曲、博览会等经济和文体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也促进了京族三岛经贸旅游业的繁荣快速发展。
标题:“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