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50字,读完约14分钟
中国第26届几内亚医疗队医生指导当地医务人员。
本报记者李志伟摄
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医生正在诊治当地的患者。
本报记者李志伟摄
援助中国(江苏省)柬埔寨医疗队医生和当地患儿拍照。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企业提供
中国援助圭亚那医疗队眼科医生指导当地医务人员采用器械。
本报记者朱东君摄影
中国(河北)第11届援尼医疗队医生为尼泊尔民众做了义诊。
本报记者苑基荣摄影
自1963年首次派遣援外医疗队以来,截至去年9月,中国向69个快速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累计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治疗患者2.8亿人。 外部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维护了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促进了受援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中国的医生是拯救生命的天使”
本报讯几内亚特派记者李志伟
今年是中国政府向几内亚派遣医疗队50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医疗队帮助几内亚人民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写下了无数中非友好故事。
说到中国医疗队,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没有人不知道的。 “中国医生是拯救生命的天使”科纳克里市民这样说道。 中国第26届几内亚医疗队在科纳克里已经工作了一年多。 据医疗队领队李晓北介绍,去年7月12日,北京朝阳医院组成19人医疗队,赴科纳克里开展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
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本身的医疗条件很差。 医疗队成员、整形外科专家杨铁军是第二次来这里。
再次来到几内亚,他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几内亚经济发展迅速,比现在落后,发生了停电、断水。 “现在,几内亚通过与中国合作建设道路、水力发电站,城市整体情况与以前大不相同。 只有社会快速发展水平提高,人民医疗卫生水平才能根本改善。 我们现在从事的中数友好医院也由中国援建,已经正常运行了5年多,拥有当地领先的硬件设施,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很有前景。 ”。
中国医生在当地创造了多个项目第一。 来自几内亚偏远山区的蜗牛患有巨大的肺囊肿,需要开胸切除,辗转于多家医院。 由于几内亚国内无法进行开胸手术,以往这类患者只能去法国和摩洛哥治疗。 但卡里姆一家非常贫困,无法支付海外治疗的费用,病情就这样拖了一年又一年。
那时,卡里姆的家人想到了中国的医生,他们找到了医疗队的副队长,胸外科的专家汪洋。 看到病情恶化的卡里姆,汪洋知道如果不抓紧手术,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没有完整的手术器械、没有血气分解、没有纤维支气管镜和麻醉止痛药、手术操作中遇到两次停电的情况下,李晓北与汪洋等专家共同设计了手术安排,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实施了“右开胸巨大肺泡切除术”。 这是中数友好医院自建院以来的首次开胸手术,也是科纳克里乃至几内亚全国的首次开胸手术。 当地医务人员把拇指伸向中国医生,把中国医生称为“创造奇迹的人”。
事实上,中国的医疗队遍布整个非洲,各医疗队本着大爱无疆的精神,相互合作,拯救生命。 去年12月21日下午,李晓北正在会议室与几个医务人员讨论准备医学论坛。 突然,一个陌生的异国号码打来电话,从电话的另一边传来了焦急的声音。 “我是中国第19届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梁力晖。 我们这里今天上午突然昏迷,生命垂危,可能需要考虑脑出血进行脑室引流术,但是我们的医疗队没有神经外科医生。 听说有专家,你能来帮忙吗? ”。
“没关系。 我们全力合作。 ’李晓北匆忙离开会议室,立即联系了队内的几位专家。 几个国家的首都相距300多公里,交通环境恶劣,开车需要六七个小时,不包括通过边防检查站和许多检查站的时间。 医疗小组成员最快赶到塞拉利昂,手术成功。 这时墙上的钟指向深夜2点,支援的医疗队接到紧急电话还不到12个小时。
虽然雌性较轻,但承担着患者的信任和生命的沉重。 中国医疗队在当地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再次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是对“医道无界、大爱无疆”精神的最好诠释。 救助伤员,中国援助的几个医疗队还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了几内亚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当地留下了“带不动的医疗队”。 李晓北在中数友好医院提出“一对一领导”培训模式,为实现“精准援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几内亚总统孔戴和几内亚卫生部及院方的高度认同。
中国医疗队像五十年一天一样坚守,写下了大爱无疆的友好故事。 “我们作为外国医生,将忠实地履行在异国锻炼青春、书写人生、援助外国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李晓北说:“我们想把赤诚的爱留给非洲,留给几内亚人民。”
“培养不能带走的医疗队”
本报讯前往圭亚那特派记者朱东君陈效卫
早上8点多,阿什比拄着双杖来到圭亚那最大的公立医院乔治敦公立医院针灸科门口,等待中国医生袁慧给他打针治疗。 阿什身材瘦小,比暴露的左腿瘦得惊人。 “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腿部肌肉萎缩。 ”。 袁慧一边为他治疗,一边向记者解释说:“针灸可以缓解疼痛。”
说到手术,阿什比不得已对记者说。 “这里医疗资源有限,在公立医院做手术需要排很长的队。 去私立医院的话,付不起高额的手术费。 ”。 阿什比接受针灸治疗五年了,感激地说:“针灸的效果很好。” 袁慧说,当地患者同意针灸治疗。 她每天上班之前,已经有很多患者在诊室外面等着了。
袁慧是中国(江苏)第十四届圭亚那医疗队成员,她和其他15名成员于今年6月来到圭亚那,派驻首都乔治敦和第二大城市林登,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对外医疗工作。
张标是乔治敦公立医院驻普外科的医生,第一次来这里工作时,经常看到愁眉苦脸的患者家属。 这家人的妻子迪尔患有晚期胰腺癌,不能排队手术,每天都饱受疼痛之苦。 张标认为,向内脏感觉神经注射无水酒精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将无水酒精注入神经需要细针。 迪尔穿刺注射部位位于全身最大的两条血管主动脉和腔静脉两侧,由于肿瘤生长,神经很难寻找。 把酒精注入血液,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张标对记者说。 乔治敦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简陋,从来没有做过这个手术。 张标依靠专业评价,细心,顺利完成注射。 注射结束后,他的员工衣服被汗水湿透了。
在第二天的检查中,迪尔的疼痛明显减轻。 张靶助手莫迪拉尔说:“我们以前从没做过这样的手术,没想到会这么有效。 谢谢你! 希望中国医生能继续帮助我们! ”
年轻医生安赫尔·丽塔也从中国医生那里学到了很多。 给她指导的是医生陈望。 陈望在国内最从事ct诊断工作。 今年7月,乔治敦公立医院第一台ct机投入运行,成立了影像科。 “这里的医生缺乏ct相关技术和诊断实践经验,所以我也承担着指导责任。 ”陈望说。
自1993年派出首批援圭医疗队以来,我国医生已有199人在圭亚那完成医疗任务,参与了当地各类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和临床带教工作。 77名中国医生被圭亚那政府授予奖牌、荣誉证书等。 中国医生的到来填补了圭亚那医学空空白,提高了当地的卫生医疗水平。
第十四届援圭医疗队队长沈建松告诉记者,由于公立医院待遇差,圭亚那许多优秀医生在私立医院和国外工作。 驻扎在公立医院的中国医生,为当地公共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地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沈建松说。
“中国医生,我的朋友! ”
本报讯前往摩洛哥特派记者景杰黄培昭
在摩洛哥城市默罕默德的普通民居外,五星红旗图案的“中国医疗队”白底白招牌尤为引人注目。 虽然这里条件简陋,但是在当地知名度很高。 我在这附近问当地人“中国针灸中心”在哪里,他们马上带你来这里,问记者“中国医生,我的朋友! ”。
支援中国摩洛哥医疗队的默罕默德亚分队由三名医生、一名翻译、一名厨师和两名外国护士组成。 这样一个只有17张床和几间小诊疗室的小针灸中心,上午9点左右诊疗室没有床了,候诊室里也挤满了就诊者。
正在待命的布什告诉记者,今年58岁的她患有背部疼痛、颈椎疼痛、腰痛等疾病。 在别的医院看了好几遍,都没有什么效果。 她抱着试试的心理来到中国医疗队,经过一个疗程的针灸和推拿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以前没有抬起的右侧手臂也变得容易抬起来了。
像布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记者采访的多位患者已经针灸了一年多。 在这里工作了32年的护士穆斯塔法告诉记者,中国的医疗队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当地人。 不仅如此,首都拉巴特、海滨城市卡萨布兰卡、甚至更远的马拉喀什、菲斯等摩洛哥人民也来默罕默德看病,他说:“中国医生是摩洛哥人民心目中神圣的白衣天使。”
中国援摩医疗合作已经开展了40多年,从单纯填补受援国落后空白的医疗资源,到提高受援国的医疗水平。 从当地治疗到远程医疗…援摩医疗队不断革新医疗援助的做法。 许多摩洛哥医生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下学习中医,开设了诊所。 中国援摩医疗队队长默罕默德·亚分说:“与授鱼相比,授鱼更好。”
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李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援摩医疗合作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也是增进民间友谊的重要手段,两国都有启发和利益。 当前,两国医疗卫生合作正处于新的历史节点,医疗队伍应积极探索两国医疗合作的新模式,提高合作水平。 例如,探索辐射非洲高水平的中医诊疗和培训中心。 逐一发挥网络通信技术在远程诊疗中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
“感谢中国医疗队”
本报讯前往尼泊尔特派记者苑基荣
达摩来自尼泊尔偏远的山村,十年前不小心扭伤了腰,不记得后来看了多少医生,但疗效一直不好。 中国医疗队来了之后,他抱着试试的心情进行了针灸治疗,三个月后,终于挺直了腰。 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感谢中国医疗队,感谢中国人民! ”。
这是中国(河北)第11届援尼医疗队驻地b.p .柯依拉纪念肿瘤医院中医诊室的罕见场面。 9月20日是尼泊尔的假期,整个医院空都在摇晃。 只有中医诊室除外。 不到一个小时,诊室就来了十多个患者。 医疗队领队李潇告诉本报记者,这是中医诊室的常态。 中医诊室也是该医院每天最早开业、假期经常就诊的诊室。
今年2月,该医疗队抵达尼泊尔,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事业。 医疗队有17人,涉及10多人的科室。 截至目前,他们在驻地医院的就诊人数超过4000人,手术达到400多台。
一次,尼泊尔医生早期诊断出17—18厘米的卵巢肿瘤,手术后卵巢两侧正常,但子宫大小如孕期为6个月。 当地医生马上叫来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医生来到诗蕊。 此时,器械诊断已来不及,石蕊只能凭经验之手诊断,最终确诊患者子宫内有2个恶性肿瘤。 手术最终成功了,患者也恢复得非常好。 于雪蕾已经成为妇科手术的台柱,目前一半以上的手术都是她完成的。
医疗队队员给医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贾志宇在b.p .柯依拉纪念肿瘤医院多行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腭部缺损、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等手术,均为我院首例。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医生王颖开展了首个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将可视化临床麻醉理念带入尼泊尔。
医疗队的生活很艰苦。 驻地闷热潮湿,蛇蚁出没常有,停电更是家常便饭。 但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支持。
柯依拉纪念肿瘤医院副院长尼尔曼对本报记者说:“这家医院是中国政府援建的,迄今为止,我院目睹了11次中国医疗队。 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这家医院成为了南亚地区治疗肿瘤最先进的医院。 他们塑造了这家医院的声誉。 ”
“中国的医生给当地带来了希望”[/s2/]
本报讯柬埔寨特派记者张志文
“义诊活动是西哈努克州和江苏省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当地穷人提供了医疗服务,中国医生给当地带来了希望。 ”。 对于中国(江苏省) 5年来援助柬埔寨医疗队为当地做出的贡献,柬埔寨西哈努克州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维萨的感谢之情油然而生。
年以来,江苏连续五次派遣柬埔寨医疗队,仅西哈努克州就为7900多名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得到了当地人的广泛信任。
去年8月,与其他8位同事一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卢岱魏首次踏上海外诊疗之路,为200多名患者送去了健康和希望。 “我们来的时间很短,但大家都想发挥自己的医术为当地做点什么。 希望改变他们的医疗观念,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义诊中,医疗队伍深入柬埔寨乡村,在简陋的环境下,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诊疗服务。
在阿努克县波雷诺县牛腿乡,中国医疗队义诊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当地。 当地人支持老人和孩子,医疗队到达后不久,就在诊所外组成了长队,希望得到中国医生的治疗帮助。 在当地卫生院的病房里,卢岱魏曾诊治过中年女患者。 该患者2个月前跌倒伤了手脚,之后经常出现间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 问诊并得到患者许可后,卢岱魏为她进行了针灸治疗,患者的头晕症状有所缓解。
日前,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3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第五批中国(江苏)援外医疗队,在金边市、磅士卑省和西哈努克省三地开展了义诊活动。 每当患者虔诚地合掌表达感谢之情时,义诊医生们都会为自己的义诊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锡那克州,医疗队在两天内对约1400名幼儿和小学生进行了体检。 体检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插曲。 因为视力检查项目采用的是中国国内通用的视力表,柬埔寨的孩子们觉得很陌生。 因此,医生在视力检查之前,总是对孩子们进行“基础教育”,向他们说明视力表的采用方法。
医疗队离开前,西哈努克省副省长潘本向他们颁发了感谢信,表彰医疗队赴柬埔寨接受义诊,以及西哈努克省当地人的援助及其对柬埔寨友谊所起的促进作用。
设计版:蔡华伟
人民日报( 10月12日版22版)
标题:“援外医疗  大爱无疆”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