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7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1月底,百色实验小学教师蒋某因学生家长在殡仪馆工作而孤立学生备受瞩目。 最近,教育部曝光了6起督促地方和学校调查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10项规范的典型案例。 其中一例当事人教师是该教师蒋某。 (广西信息频道8月3日)

“歧视学生被教育部通报不是小题大做”

此前,蒋先生已经“被调离教师队伍,迫使党内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案件处置半年以上后,教育部再次曝光为典型例子,是否有必要,问题是否很大? 其实是必要的,也不是大吵大闹。 蒋某及其所在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已得到相应解决,但处分的影响和警告效果越来越多的可能仅限于当地的小范围。

“歧视学生被教育部通报不是小题大做”

此次教育部全国性通报,一方面要不断给事发地敲响警钟,不让旧病重演,另一方面要给全国各地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打预防针,让各地各部门参考事件,寻找自己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防患于未然

严厉解决,全国通报批评是改善教师行为,改善教师行为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必要防止微杜,以免发生歧视孤立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行为。 这需要加强日常监管,防范于未然,而不是发生问题之后。 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陌生”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社会交流媒体“闹事”,然后赶紧救火。

“歧视学生被教育部通报不是小题大做”

解决、通报是各地重视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减少这一环节,防范微杜显然缺乏压力和动力。 的规范和建设,实际上是日常重中之重,教师个人注重提高自身教师修养,学校、主管部门凭借制度建设、通报渠道畅通、奖惩机制确定等宏观层面的发力,制约教师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教育事业良性有序快速发展

“歧视学生被教育部通报不是小题大做”

夏熊飞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歧视学生被教育部通报不是小题大做”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