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在一次采访中,他交换了三种交通工具,花了半天多的时间从武汉到达湖北罗田县的大雾山村。 一到那里,我瞬间明白了当地女性努力嫁人的心情。 在长山上,视野中看到的是贫困和绝望。

村里的采访只能依靠摩托车,距离太远,坡度太陡。 几年前,我还没有从半山腰进入村子的主干道,后来在村子里借钱修路,但只通向村子里的一个小组,其他几个小组的村民仍然过着家门口没有水泥的生活。 有些人,几乎一辈子没出过村。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沿着只有扒开野草树干的树枝才能找到的小路,我去了一个大龄未婚男性的家。 他说:“家里穷,结不了婚。”他对我说,对结婚对象的唯一要求是:“只要是女性就行,有缺点也行,能生孩子就行。” 大部分村里的回答者大龄未婚男性都这样回答我。 我理解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无助和弱者。但另一方面,我很难过女性被物化为生育的工具。 真是戏剧性啊!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年初,我开始接触“农村剩男”这个选题。 性别失衡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能够解释的,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源因素是重男轻女的性别不平等观念。 有溺水、弃婴、b超胎儿性别鉴定、性流产等多种条件因素。 社会政策原因是性别失衡的刺激性因素,严格的生育数量限制使得“多生”获取男性的方式无法延续。 地区人口迁移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助长了性别的失衡。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单独说哪个因素引起了性别失衡是不妥当的。 但是,我显然植根于重男轻女的观念,无论是溺水还是性别堕胎。

因为性别失衡危机只关心男性结婚难的问题,所以有人呼吁应对男性结婚难的问题。

其实不然。 在性别失衡这一危机中,受害者不仅是大龄未婚男性。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采访对象对我说。 现在女孩子少了,很多女孩子都很自豪,她们要价很高了。 男青年和他们的父母花越来越多的钱迎娶,也有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他们的未经证实的偏见——他们认为进城结婚的女性更拜金,她们现在只看钱不看感情。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作为记者,我只记录和评价所见所闻,但作为女性,我又对女性群体感到愤慨和不满。 以上所见,本身就是歧视女性,物化女性的直接表现。 女孩子少了,人们反而会物化女性,用“明码标价”来衡量女性。

在性别失衡问题上,没有谁是赢家。 “年长的失婚男性青年”这个团体更容易被支持理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容易被忽视,性别失衡问题背后的婚姻购买、欺诈、拐卖妇女、购买改变婚姻的跨国婚姻、离婚率上升、村内妇女子女的安全问题等。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据说某种提法可以缓解性别失衡,处理很多问题。 我真的很害怕这种说法。 为了应对“光棍危机”和性别失衡而鼓励多生的提法,实在是“功利”太多了。 要知道“生”和“不生”都应该是人们的自由。

最根本的处理方法仍然是改变性别观念。 曾经超过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之后在基本正常的韩国,通过“孩子可以随母姓”、“女性纳入家谱”、“性别平等部”等措施提倡性别平等。 目前,和中国一样严禁产前性别鉴定,被认定为“犯罪”的国家,开放产前性别鉴定。 因为父母们即使知道肚子是女儿,也不会流产。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有人辩解说,在中国还缺乏养老保障的农村,为了养老不生男孩是没有办法的事。 以前流传下来的结婚模式中,“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来的水”,说养育儿子是自己的事情,养育孩子是要保护年龄的。 我认为这些观念和模式本身就是性别歧视的体现。 困难不是放弃处理的借口。 虽说很难,但问题一直存在。 抓住了根本因素的任何点滴努力,都比“治标不治本”的“虚张声势”强。

“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完整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客观物质条件改变着“育儿抗老化”的社会背景,从性别观念和女性生存环境入手,从细节上逐渐发生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期待性别失衡的处理。

标题:“评论:性别失衡问题中没有谁是赢”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