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核电站200个系统、近1万个设备的运行和控制各种情况的数控系统( dcs ),被比喻为核电站的中枢神经系统。 安全级dcs可以实现事故情况下核反应堆的安全停止、安全设施的驱动等功能,被认为是核电仪控行业的最高点。

6日,中国首个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发布。

这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适用于核电站、研究炉、小炉、动力炉等多种反应堆控制系统。 中核集团总经理区军表示,龙鳞系统的诞生,赋予了我国安全级dcs走出去的条件。

经过30年的梦想照亮现实

基于多年的工程经验,1988年,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开启了军事转民、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征程,参与了设计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核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

当时核动力院只负责设计,设备从海外购买。 在一次产品检测中,设计师发现技术指标与设计诉求不一致,希望改进时被供应商傲慢地拒绝了。

设计所所长助理、仪控首席专家刘艳阳曾发过誓,仪器仪表也要全面实现自主化、国产化。

我们是世界上最多与dcs制造商打交道的设计院,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熟悉国外仪控系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也为核动力院推动仪控行业军民融合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子能院副院长吴琳表示,在参与多项原子能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核动力院逐渐从旁观者、参与者成为主导者。

“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军民技术有明显的差异

近年来,国内其他核电集团开始建设核电站安全级dcs产品。 年末,核动力院决定筹措资金,启动核电站安全级dcs龙鳞系统研发项目,为期5年。

原子能院设计所副所长李庆表示,开发龙鳞系统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必然要求,民间行业标准非常高,希望军民融合,形成更安全的安全级dcs。

只有几十名研发人员开始攀登核动力院第三次创业的顶点。 随着工作的进行,他们发现任务的难度大大超出了预想。

无论是人力还是资金,‘ 龙鳞系统明显投入不足。 设计的王远兵副总设计师告诉记者,dcs是集计算机、控制、通信等多门类学科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同类仪控公司克服这类项目时,团队规模达到7800人,需要7、8年的时间。

与原子能院现有的研究基础相比,龙鳞系统存在明显差异,这给研究开发带来了许多课题。

传统的工程仪控系统规模小,一般在1000点左右,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规模超过3500点,产品规模的扩大对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原子能院设计所仪控中心副主任马权说。

不到四年就取证完了

经费不足,核动力院缺乏筹集和支持2亿元以上的人员,从社会上招聘和引进优秀人才的时间不够。 大家采用611种业务模式。 也就是说,每周工作6天,每天至少11小时。

从决定概要草案到提交最初的原型只需要3个月,从版本硬化到试验完成只需要12个月。 从国家核安全局收到取证只需要23个月&hellip … 目前,设计所仪控中心主任吴志强领导的仪控队伍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大到近300人,涉及设计、研发、制造等行业。

“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今年6月21日,龙鳞系统进行了地震试验。 这是国家核安全局颁发许可证前的最后一次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如果设备有一点错误,取证的日期不知道会延迟多久。 马权至今还记得,实验结束,设备平安无事的时候,现场一片欢腾,有人热泪盈眶。

为了满足军民两用的诉求,研发人员总是严格遵守核电站和军事核动力装置的安全仪表系统两方面的标准。 我们通过了最全面的鉴定考试,适应了军方、民间环境。 原子能院核电工程司令部常务副总指挥许佑说。

吴琳认为,龙鳞系统的发布意味着核动力院有资格参与市场竞争,此后将瞄准世界先进公司,向小型化、智能化、无人核电站等方向扩大应用空之间。 (本报记者陈瑜)

标题:“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