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3字,读完约6分钟
水袖飘扬,歌声婉转,声光电的立体配合,令观众陶醉。 11月27日,陕西省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在江苏昆山上演《王魁恩义》。
这个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能够出现在江南水乡的舞台上,是由于中国第一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简称百戏盛典)的举办。 百戏盛典由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将于10月26日至12月7日在昆山举行,未来3年将在昆山集中展示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戏剧(折子戏)。
举办了百戏盛典,主办方也为保护戏曲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各演出开始前,昆山将邀请各参与机构捐赠代表本剧种的服装、道具、剧本等物品,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戏曲博物馆。 此外,昆山还邀请各参与机构种植象征本剧种的树木,共同营造百剧之林,设立剧种铭牌。 在这次百戏盛典之后,一些小剧种依然消失,有可能成为&lsquo。 绝唱,但是他们的‘ 身影永远留在昆山。 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说。
艰苦的处境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是广为人知的五大戏曲剧种,构筑了中华戏曲百花苑的底色,但除此之外,其他戏曲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不得而知。
根据全国戏曲剧种调查,截至去年8月31日,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种,仅分布在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种。 120种剧种只有1个国家成立了专业剧团,107种剧种没有专业剧团。 目前,全国具有创作演出能力的剧种不到戏曲剧种的1/3。
全国348个剧种,大部分并不是陆续发展的。 全国戏曲剧种调查办公室副主任王晓珊说:“显然,撰写更多的报告和提供更多的表格,比真实的舞台表现更不直观。”
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部和江苏省开始探索新的保护形式,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这是一次展示全国所有戏曲剧种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的盛会。
在展出的剧团中,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峪里村的扬高剧团尤为突出。 扬高戏是典型的濒危物种,剧团成员都是农民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超过了50岁,年龄最大的是75岁的团长李超伦,此前演员们忙于农业,集中在农业休闲中练习。
李超伦回忆说,1965年他接手剧团时,许多村民会唱扬高戏,但现在全村1600多人中,只有20多人会唱。 民间剧团经费不足,年轻人不想参加。 这些现实问题都阻碍了扬高戏的传承和迅速发展。 这次剧团被邀请参加展览会,演员们高兴得睡不着觉。
演出时间一共20分钟,能参加百戏盛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宣传高戏,我们沉默了几十年,终于得到了认可。 李超伦说,为了参加展览会,峪里村委会援助了一万多块钱,所欠经费由演员们自己拼凑。
热情
李加东周是青海藏族剧团团长助理,11月18日,他带着全团近40人,从黄南藏族自治州来到昆山,除了中途时间,他们在这里停留了三天,表演了两场藏戏。
11月22日晚,青海西藏剧团和平弦剧团在昆山现代昆剧院共同演出。 藏剧团演的是他们的古典剧《松赞干布》和史诗饶舌《格萨尔王》的片段,以及黄南藏剧和京剧融合演的《和缘》。
尽管现场观众不擅长藏语,但以铮铮一鼓的节奏,嘹亮有力的唱腔、气势磅礴的伴奏,依然为这场表演赢得了掌声。
松干布的扮演者索他首先说,这次在昆山表演,让他们在宣传藏戏的路上,又增加了城市,让他们有了和其他剧团学习交流的机会。
当地是内蒙古包头市市的白玉龙,来昆山12年了。 在这次百戏盛典中,他的故乡戏的二人台也将进行展示公演。 白玉龙为了在异乡看家乡戏,很早就参加购票大军,但由于场次人气太高,他没有购票。 昆山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多方信息表达、协调,为白玉龙弄到票,实现了他的愿望。 白玉龙说,以前是包头,过年过节,坐戏台,唱双人台,是老人、孩子最喜欢的节目。 没想到在昆山能看到故乡的公演,但这个机会真的不容易。
观众的热情,观众的数量有更直观的表现。 在两场折子戏的公演中,一场的开放座位有395个,10月30日的售票有346张,实际上有260人到场。 10月31日发售292张门票,实际到场人数286人。 昆山市副市长李文表示,昆山除了承担此次活动,承担保护中国戏曲的重任外,还希望将百戏盛典建成文化惠民的企业品牌活动。 活动影响较大,随着观众组织效率的提高,购票热也随之高涨,这也印证了大众对中国戏曲的痴迷。
昆山市文广新局局长徐红生表示,年将举办120个剧种、156个剧目的展览。 他们广泛推广活动,在一些大票务网上售票,通过昆山市工商联、总工会、各大商会组织全国在昆山职工看家乡戏,通过自媒体网络传票等多样化玩法
希望
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鹏自开幕以来,一直在表演不落地的戏剧。 看到盛况,也深切感受到了现在戏曲保护的不足。 过去,我们对戏曲艺术的诱惑,越来越集中在剧目上。 陈鹏说,由于不重视剧种的培养,许多剧种的艺术质量雷同,许多戏剧自成一面。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希望通过举办百戏盛典,留下多样的剧种。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欣赏当地戏剧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丰富的艺术基因和地域文化,给人们留下乡愁。 如果不加以保护而自行灭绝,这些基因也会消失。 一旦失去了,又想拿回来,就不容易了。
中国戏曲学院的傅谨认为,百戏盛典最直接的意义是促使各地文化主管部门改变观念,对各地现存的小剧种给予足够的重视。
专家的意见与主办者不相容。 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表示,举办百戏盛典的初衷,一方面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戏曲曲调调查的成果,展示地方戏曲独特的魅力,激发戏曲院团的潜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社会各界重视中华优秀以前传下来的文化,改善戏曲艺术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戏曲劳动者的生存状态,让他们专心于艺术的研究。
百戏盛典上,类似扬高戏的濒危物种还很多,昆山市委推进部部长许玉连说,许多小剧种面临着各种现实困难,希望通过这次百戏盛典,拯救濒危物种。 一些戏曲依然很可能消失,但我们的视频、博物馆的收藏,是这些戏曲存在过的记忆。 许玉连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保留越来越多的剧种。
人民日报(年12月05日版12版)
标题:“百戏节,留下百戏身影(让优秀以前传下来文化活起来)”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