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7字,读完约6分钟

圆明园7石柱9月回国

归还地点是挪威的博物馆,黄怒波将援助对方160万美元

新京报(记者许路阳汉旭阳)今年9月表示,根据中国和挪威的民间协定,预计流入挪威的7根圆明园石柱将返回中国。

推动这次协商的是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他向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援助1000万挪威克朗,希望后者能够将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

kode博物馆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博物馆有21根圆明园石柱,根据与中方的协议,今年9月,前7根石柱将运往北京。

昨天,黄怒波说,这些石柱将在北京大学考古艺术博物馆展出。

回归要继续吗?

据中坤集团内刊《中坤集团报》报道,去年12月12日,集团与挪威kode博物馆签约,此次合作将使挪威民间收藏的中国艺术收藏品积极回归祖国怀抱。

据kode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内约有4000件中国和东亚文物收藏,其中圆明园石柱21根,但受会场限制仅展出7根。

剩余中国文物也会被归还吗? kode博物馆高级顾问海德说,归还7根石柱是按照最初的合同执行的。 今后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需要双方协商,签订新的协议。

昨天,挪威外交部发言人赞同了kode博物馆的决定,但挪威政府没有参与归还项目,但对最终喜悦的结局感到高兴。

谁催促这次协商?

据媒体报道,这些石柱是约翰·。 威廉&米德尔顿; 诺尔曼&米德; 蒙特从1907年到1935年捐赠给了kode博物馆。 kode博物馆是欧洲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收藏馆之一。

但去年1月,一起盗窃案,这家博物馆损失了20多件中国展品。 这是该馆的中国收藏品近年来第二次被盗。

对圆明园流失文物感兴趣的黄怒波向kode博物馆援助了1000万挪威克朗(约160万美元),作为后者中国艺术藏品展位计划的一半资金来源。

但是,kode博物馆新任馆长卡琳·汉斯认为,博物馆方面不仅要接受黄怒波的捐赠,将圆明园文物归还中国,黄先生的捐赠将加强双方的学术研究,用于kode博物馆中国藏品的展览和修复。

卡林和米德; 汉斯波解释说,归还圆明园大理石柱也是kode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方面希望加强和促进中国和挪威关于文物保护的学术研究。

据其介绍,博物馆方面、挪威政府和卑尔根市政府决定出资加强中国藏品的安全性维护,以应对中国藏品两次被盗一事。

回国后怎么办?

黄怒波表示,这些圆明园石柱将在北京大学考古艺术博物馆展出。

据《中坤集团报》报道,北大将与kode博物馆建立长时间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派遣专家赴挪威协助kode博物馆,除了鉴定整理馆内的中国藏品外,还将协助博物馆进行中国藏品、瓷器的永久展示。

这是有意义的好事,我们很乐意帮助它。 对此,北京大学信息发言人蒋朗朗昨日表示,这些海外民间藏品在博物馆得到专门维护,不仅有助于文物的保护,也有助于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关于校方如何维护这些文物以及用什么方法展示等问题,蒋朗朗说,具体的考古博物馆将制定详细的方案。

这些石柱是否永久捐赠给中方? kode博物馆高级顾问海德回答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很长的展览会。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的。

■解读

中国圆明园学会专家:

最大的圆明园回归文化财产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门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的作者刘阳昨天说,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子留得很好。 圆明园石柱回归后,继去年兔子的脖子和老鼠的脖子之后,现在最大的圆明园将回归文化财产。

刘阳说,圆明园石柱位于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应在干隆中期建成。 7根石柱各高1米,属于养雀笼、和谐奇趣、海晏堂、方貌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空栏杆之间的石头构件。 据估计,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在圆明园被烧毁后,由马车运出圆明园,但具体年代无法考证。 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

“黄怒波资助160万美元“换回”圆明园7根石柱”

7根石柱大部分现发现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遗留的石构件中,发现其优美的纹样和高超的雕刻工代表了清代干隆时期的最高水平。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回归后的具体情况,但圆明园流失文物能回归中国当然是件好事。 新京报记者蒋彦鑫

“黄怒波资助160万美元“换回”圆明园7根石柱”

■对话

黄怒波:他们对中国很友好,不是因为钱。

说话的过程

我叫他们还给中国

新京报:你怎么知道挪威博物馆里有国家内容物?

黄怒波:去年正好去挪威进行诗歌交流,认识的他们发现了这些文物。

新京报:你买文物了吗?

黄怒波:不,是文化交流。 我支持他们博物馆的建设,他们会归还圆明园的文物。

新京报:当时索取文物回来的过程顺利吗?

黄怒波:很顺利。 我们谈得很投缘。 我去了好几次。 他们的董事会认为这件事很好,一致通过,我很感动。

新京报:如果不是因为对方缺乏维护中国藏品的资金,谈话的可能性大吗?

黄怒波:他们不缺资金也没关系。 他们对中国很好,他们也不是因为钱,而是认为应该还给中国,弥补曾经的文化创伤。

谈归属

对北大教育意义最大

新京报:这7根石柱经过专家鉴定了吗?

黄怒波:经北大派专家鉴定,确实是圆明园的。

新京报:为什么要把这些文物放回北大?

黄怒波:北大是我的母校,所以要成为毕业生报答母校。 而且北大作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又是我们青年学子梦想的殿堂,放在北大的话,教育意义最大。 可以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知道有怎样的屈辱历史,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活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

“黄怒波资助160万美元“换回”圆明园7根石柱”

新京报:表述为学校信息了吗

黄怒波:早就和学校做这件事了,只是不想宣传,去年就做好了。

新京报:这些文物会向公众开放吗?

黄怒波:那一定会开放的。 因为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 也是民族耻辱的历史。 一个国家强大了,就没有耻辱了。 弱的时候,圆明园会被烧毁,文物也会被夺走。 现在,那么强大的国家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

新京报: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回归中国吗?

黄怒波:事实并非如此。 我对圆明园的文化财产感兴趣。

新京报:不是说文物爱好者吗?

黄怒波:我和普通文物无关。 没意思。 例如,我不喜欢瓷器,但我首先对圆明园感兴趣。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会夺回圆明园的文物。

新京报:那么,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黄怒波:暂时没有任何计划。

新京报记者许路阳

标题:“黄怒波资助160万美元“换回”圆明园7根石柱”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