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6字,读完约4分钟
细雨蒙蒙,远处的山含黛,湖面仿佛被薄纱覆盖。 附近的花海看起来更鲜艳,一朵百日菊、马鞭草点着雨滴,越来越动人。 这边,几个游客挥动围巾拍照。 在那里,游客会买票。 “九张! ”
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山村村民卢秀芹忙于售票,说:“加入专业合作社后,收入增加了。”
今年7月,习大大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许多村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农业效益提高,农民腰包鼓鼓的,日子过得红火。
带村民去
“要想让村民致富,光靠种植业是不够的。”几年前,看到山村美丽的风景,村党支部书记史学成立了合作社,迅速发展旅游业。
风景保佑祖祖辈辈,美归美,真的能当饭吃吗? “两年内,如果赚不到钱,可以退股! ”史学上的故事,稍微消除了村民的担忧。 合作社筹集资金9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
秀芹也入股了。 农闲时期,在景区售票、验票、客房管理,一个月能赚2800元。 分红可以接受现金,也可以继续出资,“我的房子继续投入了。 ”。
天天卖票,卢秀芹很了解村子的变化。 “头几年,一个月的门票收入只有两三万元。 今年,到了周末,一天的门票收入将达到1万元! ”。
迅速发展旅游业,不仅合作社成员受益,其他村民也受益。 合作社成立时,有46户村民参加,至今已有106户。 去年,山村成立了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快速发展企业,形成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成立合作社,就是想带村民去。 ”史学上的说法。
移动土地
地理位置偏僻,农业生产不发达,快速发展如何因地制宜? 年,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森刚上任时,心里着急。 经过仔细分析,找出症结: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收入不高。
三村成立了“三稻粱”农作物栽培专业合作社,把以前流传的玉米栽培变成谷子、黑豆、高粱等的栽培,再加以精选、深加工,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杂粮豆原本家家都栽培,合作社有什么不同? “一家一户种,无法保证质量,散户也无法卖出价格。 有合作社,冲土地,统一采用有机肥,统一农业,统一打造企业品牌。 ”。 介绍了村里生产的大豆油、高粱酒,李林森感到自豪。
不远就是酿酒坊,村民王振龙在搅拌高粱,酒香四溢。 几个月前,因为疫情,外出打工不方便,他还在为生活烦恼。 “哪儿也别去,去合作社打工吧! ’李林森建议。 半年多来,王振龙越变得越来越精神了:以一天100元计算,一年的收入将近4万元。 “以前我去南方向北打工,工资比这里高,但是不稳定,花店也大。 现在家里有事也照顾着,还能存点钱。 ”。
目前,“三稻粱”农作物栽培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达到1500万元,2019年成员分红63万元。
肥了大众的腰
一进入吉林省永吉县西阳町兴隆村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株作物。 “这是西红柿。 几个月后上市了。 比现在贵好几倍。 ’村民李喜武声音很大。 这样的蔬菜大棚,繁盛村有74家。
兴隆村从来没有兴盛过,年末被计入省级贫困村,当时有建设卡贫困人口103户197人。 年,村里成立了隆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103户贫困家庭,拿什么入股? 合作社将对上级的扶贫资金进行折价量化,在利润分配方面覆盖所有贫困家庭。
土地也可以出资。 村民孙延学出资自己一亩多为合作社。 “以前我在家种玉米,年收入在700元以上。 目前年租金1200多元,如果由合作社经营,可以实现二次分红。 ”。 孙延学进入合作社小区打工,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兴隆村党支部书记丁文福表示,合作社使用“扶贫产业+村集体+土地入股+贫困家庭+产业能力者”的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膨胀群众的怀抱”。
截止到2019年,吉林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4万家,快速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日报(年09月21日版02版)
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家日子更红火”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