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5字,读完约2分钟

在黄土高坡,32岁的贫困农民王爱弟现在成为了“上班族”。 除了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外,每逢年底,他都能得到8000元的红利。

王爱弟上班的“单位”,是村里建设的第一个散养鸡场,就在房子对面的斜坡上,走五六分钟就到了。 这个鸡场是他想进城的表哥和弟媳一起投资建设的。 现在,他每天按时到鸡场护理、放养、收容鸡蛋。

和许多穷人家一样,住在甘肃省礼县罗堤乡花坪村的王爱弟是家里唯一能赚钱的青壮年劳动力,两个孩子最大的是三年级学生。 王爱弟保护薄田,种油菜籽和土豆,家里收入每年不到一万元。

前年,鸡场刚建成的时候,他经常跑去看,也想养鸡。 但是,听说前后投资需要几十万元,他突然觉得养鸡场和自己没有关系。 毕竟存折上只有几千元。

年,村干部来找王爱弟说,每个贫困家庭有5万元的政府可以优惠“精准扶贫”贷款,帮助他们产业快速发展。 他想了想,还是不敢借。 “借钱就得还,赔了怎么办? ”

村干部建议他和其他10户贫困者融资进入养鸡场,平时在鸡场“上班”挣工资、学技术,每年从鸡场分红。 看到养鸡场的土鸡蛋开车往外跑,他觉得这种方式享受到了贷款的好处,不用承担风险,贷款成了股东。

在西部贫困地区,和王爱弟一样的农民摆脱贫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但他们也是最难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 由于缺乏比较有效的担保和抵押,许多银行不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 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思想保守,不仅给他们融资难、融资贵,而且害怕融资、无法融资。

“甘肃贫困农民获得“定制”金融帮扶”

在深入实施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许多贫困地区试图运用金融工具,借助金融力量,将对贫困者的援助方法从以往的“输血”变为“造血”。

甘肃从年到年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全省建设卡101万户、417万贫困群众提供总额500亿元的贷款支持,其中47万户、200万贫困人口已满足贫困家庭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贫困者的诉求,“定制”了多种方案:有经营能力的贫困者,可以自己借贷。 想贷款但经营能力不足的,可以与有能力的大型、合作社、龙头公司协商录用,实现“农户贷款、持股、就业红利”。

据估算,这种为贫困者定制的贷款方案,可以使甘肃贫困农户的家庭年利润达到7400元,人均1800元。 (屠国玺张玉洁)

标题:“甘肃贫困农民获得“定制”金融帮扶”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