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0字,读完约7分钟
制图:白明辉闪雨昕
年,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是对世界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扬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贫困人口从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少1000万人以上。 年,现有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下帽子,绝对贫困现象得到历史消除,创造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
“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
拍摄于年8月12日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阿子滩町阿子滩村(无人机照片)。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邢广利摄
如何衡量贫困:水涨船高的标准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很多文案中都出现了词语。 现在的基准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贫困是有标准衡量的,在一定时间、空之间和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需的物品和服务最低费用也称为贫困线。
那么,这个具体的数值怎么明确呢? 1976年,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组织根据成员国的大规模调查,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定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这就是广泛使用的国际贫困标准。
我们国家的贫困线曾多次调整。
1986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根据1984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合作制定了第一条正式贫困线,明确绝对贫困线为人均纯收入206元/年,人均每天不到1元。 当时世界银行提出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为人均1美元,贫困人口标准为人均每天2美元。
1997年,国家统计局将绝对贫困线调整为1997年不变价格下的人均纯收入640元/年,相当于当时国际1美元标准的60%。
2000年,考虑到我国贫困线标准过于严格,将许多贫困群体排斥在政策扶持门槛之外,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低收入线,即865元/年。
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使用两条贫困线监测贫困人口的数量,即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
2008年,世界银行将贫困人口标准从每日生活费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 这一年,我国废除了绝对贫困线,以接近国际1美元标准的低收入贫困线为官方贫困线。 也就是说,2008年不变价格下的人均纯收入为1067元/年,2009年为1196元/年,年为1274元。
从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幅调整政府的贫困线。 年,上涨至2300元/年,该标准比2009年提高92%。 之后,每年根据价格变化水平进行调整,将年标准提高到2855元/年。 这一年,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线提高到1.90美元。 此时,我国的贫困标准已经略高于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现有的扶贫标准除了年收入这一硬性指标外,还有追加标准。 这是点对点扶贫工作人员中经常提到的“一达、二心配、三保障”。
“一达标”是指收入达到当年不变价格的农民人均收入,2019年标准为3218元,年约4000元左右。 指出《两愁、三保障》最初的提法来自于年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年)》,到了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镶嵌照片,上图:石元顺一家住的小江村位于陡峭的山坡上(年3月10日拍摄,无人机照片)。 下图:石元顺一家目前居住的会泽县以礼街道(年12月15日拍摄,无人机照片)。 年,会泽县宣布消除贫困。 居住在深山里的10.2万群众,很容易就通过扶贫搬迁,拥有了温暖的家。 青岛新闻网社
摆脱贫困:科学运用市场机制
根据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世界快速发展指标》报告,从1981年到2010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印度和中国。 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贫困人口总数占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30年来有所上升,但中国的比例从1981年的43%下降到了13%。 中国对世界减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与贫困大国彻底告别绝对贫困之前,短短几十年内,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回顾我国扶贫政策的脉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村扶贫到以贫困县、贫困村为对象的要点扶贫,再到建设卡对各贫困家庭的一条龙扶贫。 最难的是“最后一公里”。
扶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因地制宜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适合什么就快速发展什么。 但是,另一个地方,条件真的很差资源有限,这种情况怎么扶贫呢? 集体搬家,搬出任何“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的地区的穷人。
这很容易就是扶贫转移。 不到十年,我国一共转移了1000多万人。 这是近8名三峡移民的规模。 要完成8个三峡移民的规模,必须实现“搬家、稳定、快速发展、致富”,必须协调的副本之多、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我国扶贫的成功经验证明,从“授人以鱼”到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是“授人以鱼”的科学扶贫模式。 公司和个人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了相应的经济利益、可持续扶贫的市场经济意识,从而达到扶志扶本的目的,提高扶贫积极性扶贫按市场价值规律进行了等价交换,实现了双方经济效益的双赢。
另外,扶贫开发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靠市场还不够,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推进。 在这方面,我国实行了东西方合作、对口合作体系。 实践说明,这种先富后富的扶贫效果比不上以前流传下来的扶贫方法。
拼接照片,左图: 2019年9月6日,在新疆和田县汉艾日克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展示了收获的核桃。 右图: 2019年9月6日,在新疆和田县汉艾日克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在筛选核桃。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 丁磊摄影
未来还需要扶贫吗?
扶贫攻坚圆满结束后还会继续扶贫吗? 当然。 国务院扶贫与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汤敏写道,绝对贫困已经消失,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很久,未来扶贫必须从处理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国际上明确地将人口的一定比例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世界银行的看法是,只要是收入在平均收入1/3以下的社会成员,就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汤敏说,相对贫困不是“减少”,而是“缓解”。 缓解贫困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高于平均增长速度,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也必须缩小差距。 这件事比消除贫困更难。
未来的人们会成为帮助的对象吗? 镇上的低收入者,特别是镇上没有长时间固定活动的流动者。 前期摆脱贫困的人,既有因各类快速发展条件不足而“返贫”的,也有陷入新贫困的。 另一个“边缘贫困者”是,他们原来的生活状况和贫困者相差无几,但由于建设卡挡在贫困者线外,所以定点扶贫的优惠政策和资源配置并不惠及他们,他们是最困难的人群。
扶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摆脱贫困是一项漫长的工作。 未来会发生新的故事,新的奇迹会诞生。 (【财经翻译官】李童/文)
标题:“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这项奇迹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