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晚清“中兴第一位臣”的曾国藩有“正面”和“侧面”,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无论如何,这一生作为“克己尚拙”的往昔被士大夫所传诵,曾国藩及其家族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国。 曾藩墓地所肩负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但媒体近日报道称,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位于岳麓区坪塘街卧龙山的曾国藩墓地,“情况急需翻修”(《南方周末》2019年9月7日)。 现在,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已经开始了翻修工程的申报主题方案,并正在向国家申报。

1996年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机构,年被选为第七届全国要点文物保护机构的曾国藩墓,为什么不仅没有修缮力,反而遭遇了“墓地恢弘和田园风光正在消失的传说”的不自然?

如果深究,墓地的破坏,至少是由以下诸端引起的。

其一,物权观念不主张,职权联系不好。 曾藩墓地经历了从私产到公产的历史变迁过程。 1949年以前,墓园是曾氏家族的“阴宅”和私产,包含土地、草木、建筑物的所有权利,所以曾氏家族以前就设立了护墓人、专用墓园守护。 20世纪50年代以后,墓地的物权归属长期处于分离和模糊的状态。 文物保护法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文物属于国家的全部。 国有文物的全部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可侵犯。 从法律角度来说,至少在作为文物保护机构确立之初,曾国藩墓地就成为公共物品,应当依法由当地政府及其文保职能部门承担特殊的公共物品(文物)的保护修理责任。

“用法治守护知名人士墓园的肃穆”

遗憾的是,墓地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变更。 在行政区划的“流程”中,不同管辖区及其文保部门之间的权力下放缺乏有机联系。 墓地以前的改建保护计划刚性不足,多次被搁置,几乎被废弃。

其二,法治思维依赖经济,仍然是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最大障碍。 曾国藩墓属于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可以依法申请中央专业文物保护维修经费。 可见曾国藩墓地保护不到位,经费不是核心问题。

“用法治守护知名人士墓园的肃穆”

因此,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人权保障,进一步强化物权观念,实现公共物品保护和私产保护的两轮驱动。 以规划的科学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为基础,加强规划的法律刚性、制定规划是法律观念,着力于提高文物历史风貌的一体规划观和整体保护观。 文化也是持续的生产力和软实力,历史的传承和价值的重建注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的预防性和急救保护,所看到的文化因素应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性。

“用法治守护知名人士墓园的肃穆”

其三,科学立法依靠严格的执法。 就立法而言,我国作为文物保护着知名人士的墓地,已经形成了立体的保护体系。 那么,为什么曾国藩墓地会被破坏呢? “徒善不以为政,徒法不为己”,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和执法人员职责失守,认为如果不比较有效地根治怠惰、乱政、懒政,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处理。

“用法治守护知名人士墓园的肃穆”

小心追赶到很远的地方,历史人物的故居墓地,都维持着国家的感情。 产权保障、公物私物、各环节依法稳定天下。 文化基因是经济建设的灵魂,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保卫以法治闻名的墓地肃穆。

除了曾国藩墓,长沙和左宗棠墓也需要保护升级改造,以安慰“东戡越、西定回疆”的英雄亡灵!

(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倪洪涛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用法治守护知名人士墓园的肃穆”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