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0字,读完约3分钟
顾问的手记
急诊室故事
刘先生是附近有名的好心人,如果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会帮助。 特别是父母中短暂的小事,邻居们都告诉了刘先生。 总是觉得可以安慰。 但是,听说老年人最近有事,白天眼泪晚上睡不着觉,甚至有想死的心。
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一个月前,刘奶奶的儿子托人给妈妈买了两瓶药酒,治疗关节炎偏方,这药效果还很差,每天涂患处4~5次,短短一个月症状就会缓解。 见了保姆,远方的丈夫说和刘奶奶症状相似,所以刘奶奶把还没开封的药酒送给了保姆。
但是不久,从保姆老家传来了丈夫的死。 本来,药酒是带回同乡的,保姆只是在电话里告诉了丈夫用量和用法,对方并不太在意。 下班回家时,这位粗心大意的男子喝了药酒不到半个小时就头晕,之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无效。 经过诊断,死者是乌头碱中毒,正是那种神奇的“药酒”惹的祸。
用药要慎重,劝药也要慎重
刘先生很后悔。 我真没想到自己帮助的行为会夺走别人的生命。 那么,用药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选择药物并不是只有病友推荐。
很多朋友互相打电话是常有的事,随时可以表达病情的变化,听听治疗的进展,讨论这些药的疗效。 一是对方用药的体验,两个患者之间没有很好的关系,所以患者的推荐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
但是,其中有多重风险。 被诊断为同种疾病,但个体体质和其他基础性疾病不同。 比如对方没有糖尿病,可以服用糖衣药片,如果自己血糖高,要慎重服用,或者遵医嘱服用,另外,如果还服用其他药物,要考虑是否与朋友推荐的药物相互作用。 另外,剂量也因人而异。 所以,病友用药的体会只是我们选药的一个参考,需要请专业医生配药。
其次,劝别人用药要慎重。
生活中,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应该有余力地帮助别人,但也有不少像刘先生一样亲切地做坏事。 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助人,是如何最终使热心的助人者自身陷入困境的?
那是因为人们心中存在着很多助人的羁绊。 不求回报,只限于受援者不期望物质给予。 这件事表面上看,受援者很经济,在助人的背后,助人者的心似乎也常常得到满足。 通过助人行为,得到外部的认可,从而造福于自己的内心。
据说合力进行,但很多情况下,助人的情结促使我们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件。 我们不是医生,但要敢于指导别人用药。 它本身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医生本身也有可能犯错误,但没有医学和药理学背景的人更是如此?
2岁的孩子发烧过,隔壁孩子的母亲说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发烧,劝几千人不要去医院,容易在医院感染其他患儿的病。 幸运的是,孩子的父亲多次被送往医院,因此被医生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
智慧更有效
既然得到了热情的协助,反而帮了我,接下来不是应该袖手旁观吗? 下面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该怎么帮助。
的通往山上小学的道路被河流阻断,山村教师几年来背着学生时节的水过河上下,感动了附近的村庄。 另一位教师虽然没有背着孩子上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家的帮助下在河上架了桥,孩子们再也不用玩水了。
两位老师助人的行为虽然很感动,但相比之下,架桥的做法显然更长久更有效。 其实,根据结果来划分,助人也一样,有比较有效的助人和无效的助人,也有更有害的。 真正意义上的助人,热情还不够,需要战略上的做法。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门诊史宇
标题:“助人,不能仅靠一颗热心”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