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5字,读完约5分钟
四川南江县位于秦巴山区米仓山南麓,是“九山半水半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先天条件不突出。 但从生态角度看,南江可以说掌握着“绿色钥匙”:县域森林覆盖率68.8%,绿化率98.5%,26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优良标准,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0%。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江县以绿色快速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全县贫困村从年的156个减少到19个,贫困人口从8.8万减少到0.8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9%减少到1.5%。
打破交通瓶颈,唤醒沉睡的绿色资源
崇峻岭、交通闭塞是制约南江快速发展的瓶颈,截至年前后,从南江到汉中的出川要道,还只是5米宽的盘山土路。
“过去,村民们住在石头房里,点了煤油灯。 村子里没有田,所以只能种杂粮。 ”光山镇党委书记吴城蓉告诉记者。
近年来,南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化交通建设的投入机制,撬动民间资本建设农村公路。 经过两次“交通大会战”,全县道路总里程增加了4倍以上。 其中,农村公路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94%,实现了乡镇、行政村公路的100%通达。
位于雾之山深处的普陀村,通过道路,全村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间,用自来水和电,覆盖了青山绿水之间倒映的新村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前没有路,游客进入雾山也找不到我们的村子。 现在山货出炉,游客接村,村里200多间客房周末经常客满。 ”。 村民雷武兰告诉记者,她家有7间客房,今年进入红叶旅游旺季后,各月光接待游客住宿可以赚4000元以上。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南江县将建设众多乡村旅游精品环路,在扶贫易迁移安置点快速发展观光农业,推进“交通+旅游”“交通+农业”深度融合。 年以来,全县共建设安置点217处,累计搬迁8475户贫困家庭,其中1979户从事旅游服务业,年人均增收2160元。
扶贫首先帮助智慧,培养乡村干部和能干的人
“村里的人,国家扶贫政策很好,但是扶贫并不懒。 大家要积极掌握技术,争取早日摆脱贫困。 今天,我们来谈谈绿色生态养殖……”上了南江县瓦坪村的农民夜校课,一个农民目不转睛地看着讲台上的老师,非常认真地听。
“以前有交通不便、新闻闭塞、村子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的脱贫、被动脱贫思想。 ”瓦坪村支书的李蓉说:“通过上夜校,大家自主脱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了许多专业技能,绿色快速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年前,南江县人均gdp仅为四川平均水平的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 扶贫首先助智,除农民夜校外,南江县设立巴中村政学院,每年安排国家教育专项补助、市级保留党费、县级财政预算220万元,依托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专科学校,培养乡村干部和“能力者”。
退伍军人郑永飞经过专修班学习后,回到黑潭乡白虎村实践训练,轮换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他依靠现有的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吸纳全村农户参加。 今年年底,合作社拟出栏黄羊200只,实现净利润10多万元,可带动10多户村民户增收1万元。
目前,南江县已建成南江黄羊、核桃、茶叶、金银花、乡村旅游5条“百里特色产业长廊”,形成了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壮大产业,将生态特征转化为经济特征
过去,南江县也走过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弯路。 近年来,南江县将绿色快速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理念,努力将生态特征转化为经济特征。 南江县先后关闭了16家污染公司,培育并落户了20家环保型公司。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现在栽培的青钱柳出口到美国、德国。 基地的工人平时150人左右,尽是村里的贫困者,人均每天能挣6、70元。 ”。 红溪镇党委书记陈小军告诉记者,镇上最贫困的西厢村种植青钱柳,短短两三年,就有1500多亩荒山郁郁葱葱。 全村205户实现1亩茶叶、1亩金银花、半亩中药材,人均年增收1万元没问题。
保卫青山,獠牙得金山。 南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茶叶、金银花、核桃、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年均增长5万亩。 此外,南江县还将致力于绿色工业集聚的快速发展,实施中药材、茶叶、核桃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
南江利用生态特征,积极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业,建立光雾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米仓山国家AAAA级景区。 这三年,全县有15万人参加了森林康养产业。 今年1月至10月,南江县乡村游客553万人,比上年增长10%。 乡村旅游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长15.8%。
人民日报(年12月04日04版)
标题:“南江县 绿色快速发展引领脱贫振兴”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