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6字,读完约9分钟
南怀瑾的指引
1992年,南怀瑾为希望工程捐赠了4万美元。 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大的数字。 我去香港见他。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南老师突然谈到大腿说:“你给我做京温铁路吧。 这里需要社长。 老师,不行啊。 我希望工程刚开始,不能走。 老师知道我还在做希望工程,你的玩笑开得真大啊。 请小心。 做希望工程毕竟不能说国家贫困落后。 以后每次去南老师那里,他都会给我泼冷水。 他说他给我泼了冷水。 这个冷水疗法对我很有效。 所以,对于很多事件我很冷静,面对别人的质疑、攻击、诽谤,我的心很坦荡。
南老师给我设计了很多路。 包括从商开始教育、回到体制内当官、当僧侣等。 他让我做什么我都不愿意,所以最后他说:“你不想当和尚吗? 说做僧侣很辛苦,这种痛苦是受不了的。 他交给我的任务之一是中华古诗文经典朗诵工程,小孩子念经,我接受了。 但是,老师对我们的方法不满意,把我和陈越光(中华古诗文经典朗诵工程组委会主任)叫到香港训话。 他在空上画了可。 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没必要那样”他说,你们给孩子们读的是编辑的文案,不能编辑,读四书五经要读原典,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能继承中国文化的大家 我不知轻重,老师错误地说是原教旨主义。 事实上,中华古诗文的经典朗诵活动在陈越光的主持下,效果非常大。
南老师说了很多话。 讲完之后,用弟子的记录整理一下,等看完老师再看书。 其中有一本《大学微言》写于1999年。 南老师拿着这个他用心读的很多头著作,跟我说,你好好读吧。 于是,我一个人跑到温州泰顺山区,在深山里呆了一个星期,每天看书,坐着,安静地思考。 南老师反复讲“大学”七证:知、止、定、静、安、关怀、得。 我每天爬山,悬崖上有瀑布,在瀑布旁边盘腿而坐。
这次读书,静思对我有影响力。 希望1999年举行第八届工程全国职工会议。 我把这些阅读的复印件拿来给大家听。 的主题是“大学”的想法。 讲《大学》还不够,把《庄子》、《道德经》、《易经》里的文案拿来给大家听。 主要目的是知止不惧,知止加长。 希望工程停止,变革,必须改变。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无限迅速地发展。 我的理想是在工程最好的时候送到博物馆,在历史上留下完美的东西。 因为工程出现一些问题会导致全线崩溃,风险太大了。 其实我的想法脱离现实,停不下来。 没有人希望从上到下停止施工。 最后我没有亲自动手,只好辞去中国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的职务。 当然,辞职不是逃避困难,我希望工程非常成功,不需要我。
南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文案。 我最能接受的是退字。 退却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知道困难后撤退。 另一个是成功撤退。 我1988年辞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职,2001年辞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一职,2005年辞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一职,3年前辞去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一职,去年辞去基金会中心网络理事长一职。 前段时间,也有人看到做不到就赶紧跑。 1988年成为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主笔起草了共青团改革方案,但知道当时阻力很大,无法实现,赶紧辞职,去了基金会,做了希望工程。 2005年就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时,想进行改革,但目标比我的能力大,到处碰壁,赶紧跑。 目标大于能力的时候,在那里,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社会的资源。 相反,如果你制造了事件,还在那里恋爱的话,就是浪费时间。 因为你还能做别的案子。 所以,继续后退,对我很有帮助。
回头想南老师。 南老师这一生为了立功、立德、立言、再次延续中华文化的断层,他真的不遗余力。 效果到底怎么样? 感觉老师去世后,老师的影响反而变大了。 老师生前经常说几句话。 说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做不了。 南老师在演讲的时候,开头说了这两句话,以前我以为是保守的,现在我觉得不是了。 其实老师在做知道却不能做的事,他很烦恼,很失望。 这么多人包围着他,却没有几个人放弃跟着他。 我也和陈越光一样。 他很失望,有时上课会生气。 老师说那两句话,实际上是没办法的反映。 老师做的这些努力一定很有效,而且我相信在未来,他付出的价值和他埋下的种子一定会发芽,未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中国的慈善活动在u字形的最下面
与彼得·对照的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心篇》看到了相似的东西。 我叫彼得&米德。 圣吉画的u字形路线。 对于生命中遇到的事件,我们需要认识它,感知它,执着地放下心来,走到u字形下面静静思考。 然后未来的愿景出现,追求新的目标。 任何事物的迅速发展都必须反复经历u形阶段。
中国青基会当时的迅速发展也是如此。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读了彼得·。 圣吉先生的《第五项修炼》,当时很佩服,很有用。 那时希望工程如日中天,但感觉中国青基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需要改革。 当时写了很多复印件。 第一篇文章是《我的探讨》。 由于捐助者投诉捐赠图书有误,工作人员还不想更正错误。 我写了检讨书,是借问题发挥。 我们说我们不像手头那样傲慢地对待捐助者,面对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战战兢兢。 这十八个字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 我写了《没有竞争的忧愁患者》。 没有竞争对手。 进入无人的境界不是好事。 要时刻想着孟子说的话,活在忧患中,死得安乐,不要笑五十步。
之后,我几乎写了檄文般的文案《自觉者明,胜者强》。 中国的青基会行政化一整天都很盛行,没有竞争,效率很低。 悠闲地游泳,按部就班。 机关作风,贵族思想部门的拉皮条,官方复印件。 年功序列,等级森严。 赏罚不明,吃大锅饭。 徒劳无罪,有享受的方法。 别尖,可以偷懒。 清谈风大,创造力差武大开店,井蛙自赏。 累了累了累了,不需要混合的照片分流,不需要下岗… … 等等,不是一双。 中国青基会的员工看到这个复印件吓了一跳。 我说了不要头疼、脚疼,要吃重药、做大手术。 要从体制上开刀,坚决从行政化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政府组织模式转变。 ( 16年过去了,关于慈善领域,今天也说了类似的话)
我使用了彼得·。如果是圣吉的话,一个机构一定要有更高的目标,经常保持创造性的张力。 必须让大家追求共同的愿景。 虽然愿景这个词当时没有出现在词典里,但我在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看到。 于是在中国青基会改革告一段落的时候写了文案。 主题是“衷心向往共同的愿景”。 这是彼得· 圣吉给我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我和彼得·圣吉先生已经有了神交,用他的思想推进了中国青基会的改革,使中国青基会保持了创造的冲动和竞争的活力。
回顾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这2、30年的迅速发展,彼得·也得到印证的圣吉先生讲述的u字型路线。 30年前,中国开始有公益基金。 这些基金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集中了全部权力,承担了全部事务。 改革开放促使政府释放了一点空之间,让民间力量壮大,催生了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 政府通过基金会参与公共事务空期间解放出来,20世纪8、90年代出现了许多好的公益项目。 这些公益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处理了当时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如果没有希望工程,490万儿童将无法读书。 希望工程救助的490万儿童意味着每千中国人中就有3.7人希望工程救助。 我对那一年中国公益事业迅速发展的定义是,国家把人民让给国家,让民间参与一点公共空之间。 当时的项目很优秀,没有利用政府权力强制捐赠,没有寄送捐赠,也没有权利要求捐赠,大家都是自愿捐赠。 根据1997年进行的希望工程判断,数据显示,94%的人知道希望工程,63%的城市居民向希望工程捐款。
但是公益出现了偏差,政府认为慈善可以为我所用,成为了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许多地方政府管理慈善资源,开始权宜捐款,这种行为伤害了公众的爱。 政府可以垄断慈善资源,但不能垄断社会的爱因为政府越垄断慈善资源,社会爱就越凋零。 为什么会出现郭美美? 她和红十字会有什么关系吗? 没关系。 但是,这个女人毁了红十字会。 其社会背景是,大家的内心都对现在官业的慈善活动感到愤怒。 这几年,中国公益慈善活动可以说进行到了u字型的底部。 不能再往下走了。 现在变化开始了,应该上去。
中国的公益慈善活动应该确信曾经有十多年的国家让人民进入的黄金期,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之后,出现了国入民退,经济行业也是如此。 慈善活动的倒退不是小问题,比经济上的国民返还还要差。 慈善具有天然的民间属性,所以应该是民而不是姓官。 如果逆转了慈善的本性,就是破坏慈善。 现在来到谷底,回来,如何让慈善回归民间本姓?
中国慈善的四个机会[/s2/]
从u字形上升,我们面临着四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从中共十八大开始,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政社分离、行政化、垄断化,从现在开始见效。 根据中组部的要求,最近已经有几个省,所有在社会组织打工的官员都要退出。 有些省份有2000人。 不仅现任官员,退休官员也要退出。 因为退休官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余热,将继续充分利用他们的权力。 先与社会组织分离,再使社会组织完全脱离政府,取消行政级别,取消事业单位,走向独立。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现在社会组织的登记也越来越方便了。
第二个机会是富人慈善事业兴盛的时期即将到来。 中国富人开始把他们的财产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近日,慈传媒体《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王健林时,王健林告诉记者:“万达企业上市后,他必须捐赠90%的个人股份成立个人基金会。” 他现在的资产超过一千亿元,但上市后不知道有多少。 王健林基金的规模将与盖茨基金相同,也有可能超过盖茨基金。 这印证了比尔·,盖茨先生两年前告诉我。 他建议在美国向富人捐赠财产很难,说在中国向富人捐赠财产很容易。 我怎么说这话? 盖茨说,美国富人大部分是财富的继承人,因此要决定财富的处置需要许多家庭成员做出决策,并不容易。 中国富人几乎都是第一代富人,他的财产是怎么安排自己说的? 之后,我和美国慈善界的朋友进行了讨论,也证实了盖茨的评价。 有钱人可以把个人财产投入慈善,谨慎使用,相信不会混乱,对改善公益慈善的生态环境一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个机会是中国慈善行业和商业行业开始与世界公益创新潮流对接,成立社会公司,进行社会影响较大的投资。 中国社会公司与社会投资论坛(联盟)正式启动,商业与公益的融合将对中国公益生态的变化和商业生态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个机会是互联网的兴起和自媒体的出现,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慈善体制。 互联网颠覆了大部分产业,受到最严重挑战的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公益慈善体制。 这取决于网络公益的三个特点,网络为公众参与公益捐赠提供了选择性、便利性、透明度的条件,这三个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公益得到真正的体现。 这是我15年前在《欢呼网络,迎接新生活》一文中谈到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网络与公益有着天然的联系。 2000年,我和张朝阳对话,主题是互联网,我说:张朝阳啊,你们拿风险投资做互联网,但是做的是公益,我们采用互联网都是免费的。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以公益的方式做生意。 那时他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 今天,我们的社会公司、社会投资相反,通过商业做法、手段做公益,以公益为目标,处理社会问题,处理环境、教育、医疗、养老、儿童、妇女、残疾人等诸多问题。 十几年前用公益方法做商业,今天公益的新潮流用商业方法做公益。 所以,科技推动的公益慈善创新潮流不可阻挡,谁也抵挡不住。 希望中国能够把握机会,通过网络洗牌,改变中国公益慈善落后、无序、甚至混乱、没有文化的面貌,与世界对接。
东西方公益慈善行业的文化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2500年前,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的老吾老与人之老、幼吾幼与人之幼等,公益慈善的原理、人性的本质,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中国缺少宗教文化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慈善活动一定是滞后的,错了。 中国以前就流传着文化中完全不缺少慈善的基因。 国际上许多研究表明,中国人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捐款额并不比其他民族、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差。 对此,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没有信心。
中国以前就传来了很强的学习、融合文化的能力。 孔子三人说话必有我师,与主张有差异。 我相信中国可以很好地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别人,古人说得很好:如果远方的人不服,自修文德以来。 就是说,我做得很好,你自己接近我。
最近,多位最高领导人观看了在发扬中华之前传达文化的重要演说。 几天前,习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表示,我们要尊重自己以前的传统,不能忘记祖先,也不能妄自菲薄。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第一步是尊重自己的文化以前传下来,这件以前传下来的事被我们自己黑了,怎么走向世界? 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重新连接优秀以前传入文化的血脉、血脉,使之一步一步发挥出来,走向世界。
(本刊记者据作者和彼得·报道。 整理了圣吉对话的发言)
标题:“徐永光:中国慈善走出“U字型”谷底的四个机会”
地址:http://www.cq828.cn/csxw/1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