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 1947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部)。 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树兰基金培养医学人才。 现任传染病诊疗国家要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
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调查不明原因肺炎是1月18日,武汉新确诊病例终于是3月18日,整整两个月,李兰娟的生活重心都在武汉。 这本来不是浙江人熟悉的城市,本来不是73岁的院士的日常,但跨越生死之门的武汉却记得李兰娟的名字。 在这场比较新冠肺炎疫情的抵抗战中,她非常重要。
3月25日,停运的武汉终于进入14日重新开始倒计时,将于4月8日开封。 许多受到外国声援的医务人员纷纷返乡,但《全球人物》记者联系李兰娟采访时,她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她从2月2日开始进入这家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每天都要去参加研讨会。
请到武汉治疗危重患者
此时采访了李兰娟,根本原因是武汉局势好转。 我们从她嘴里听到了许多好消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许多重症患者相继康复出院。
3月25日,湖北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显示,全省现有重症1050例,危重318例,正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李兰娟表示,重症和重症患者总数降至1000例以下时,武汉当地医院全部可以接管,届时她可以返回杭州。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危重病人在医院,很多人都转到了武大人民医院,所以我在这里尽量救治所有的病人。 我想重症和重症降到1000例以下时间不长,大概是3月底、4月初吧。 那时,我的任务告一段落。
李兰娟的预测每次都很准确。 3月8日妇女节那天,湖北省党委书记勇去医院探望,所以李兰娟和他做了初步判决,预计到3月中旬20日左右可以过关。 果然,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清零,新增疑似病例清零,现有疑似病例清零。 随后,李兰娟表示,如果过关两周后不篮板球,武汉就可以解封。 3月24日,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武汉市将从4月8日起解除离汉离颌通道管制措施。
这些精确的预判来自李兰娟在传染病学科方面的专业自信。 4月8日‘ 解封非常冷静,武汉的疫情防控斗争… … 伟大的武汉和海伦; … 李兰娟语速很快,现在突然沉默了,她想起了刚到武汉支援的情景。 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那么多患者,有救不了的,也有去世的… … 后面的形势好了,患者大幅减少,大量患者经过救治出院,我们的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 2月1日晚在杭州乘坐西行列车,距离李兰娟来武汉已经近60天了。 对身处疫情中心的患者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每秒。
2月1日,武汉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109例。 那是武汉封城的第10天,市内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很多有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无法接受,死亡率在上升。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生命的远离。 不处理这些问题,防控形势就不可逆转。 李兰娟前一天向国家卫健委提出:我可以带队到武汉救治重症患者。 但是很多朋友、同事担心李兰娟73岁了,去疫情防控第一线治疗重症患者,长期处于高危环境,真的很危险!
但李兰娟还是决定去武汉,我是传染病医生,这个危险我一定要冒。 2月1日,她在浙江参加国家卫健委防疫电视电话会议后接到国务院、卫健委指派令:带队支援武汉。 她立即组成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团队,聚集了传染病学科、人工肝、重症医学科,带着李氏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三大技术,以及相关医疗设备、消耗品、制剂共计30多箱物资,连夜赶往武汉。
那时,已经没有进入武汉的航班,火车票也不卖武汉这个车站。 李兰娟和队员乘坐开往南昌的列车经由武汉。 列车经过我们,让我们下车,到了凌晨4点40分。 她有把武汉说成我们的习性。 在采访中,《环球人物》记者有时要向她确认我们是指武汉还是其他东西,答案每次都是武汉。
从心理压力相当大到大局已定为止
李兰娟直接去了救治重症、危重患者的武大人民医院东院。 我们来了不久,医院接收了400名危重患者、危重患者,再过两三天就增加到800人,氧气、呼吸机不足,医务人员口罩、防护服也不足,困难很大。 医院里患者增加,外面检查困难,住院困难,形势非常严峻。 无论是经历过SARS、h7n9型禽流感,还是从医生生涯中看到数不清的悲伤,李兰娟依然心情沉重,心理压力巨大。
她没有时间休息,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 开展一些事业。 指导小组救治重症和重症,讨论诊疗方案。 作为专家向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指导各地来到武汉对增援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工作。 每天与传染病诊疗国家要点实验室连接,指导科学研究。
我最担心的是能否真正控制和隔离传染源。 2月初的武汉,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如果传染源还在外面,那还在传染人。 武汉1000万人以上呢。 那个还可以。 是吧,所以我反复建议检查所有患者,不要做假阴性,重视检查难的问题。 2月14日,应勇转任湖北省党委书记,他组成专家小组,李兰娟在小组中反复提到这个问题。
以前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她强烈建议中央领导腾出几个医院和会议中心集中治疗轻症患者。 这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提出的方舱医院建议一致。 检测是处理发现的困难,这个建议是处理治疗困难。 我们刚来的时候,重症监护室( icu )有6个病房,5个帮不上忙。 Cu (心肺科重症监护室)病房的人都帮不上忙。 病人太多了,已经在外面很久了,快送不上来了,所以病死率很高。 这个难题必须处理,轻症患者也不能在外,都要治疗。 这些经验和许多意见通过各渠道总结,中央领导小组要求武汉于2月9日为4类人员筹集应收账款,不漏一人。
检查难、住院难的问题开始处理,氧气、呼吸机的困难很快就解决了。 全面排查,大量检测试剂到位,支援4万多医务人员,武汉病情好转。 想想看,我觉得李兰娟很幸运。 在这个严峻的考验中,我认为我们确实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可以这么快控制。 否则,感染者可能会增加,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
很少有人知道方舱医院还在建设初期,李兰娟去看过。 她提出了很多详细的意见:患者住进去后,大小怎么办? 洗脸怎么办? 吃饭怎么办? 大面积治疗患者,也需要注意性别… … 这些事件不好办,一个患者闹起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随后的救治中,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大多驻扎在方舱医院进行救治,工作开展得极为细致。 无论是在图书角静静看书的学生、教健美操的护士还是跳广场舞的患者,都感到乐观、有序、温暖。 李兰娟又抽了空给方舱医院患者录了声援广播。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李兰娟终于说出了大局已定的四个字,但提醒大家下一步防控不能放松。 现在,我们的大局已定,武汉的这场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步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武汉要好好守住,防止死灰复燃。 特别是社区这个封闭还需要做好,外面有少数漏网感染者要及时发现,发热门诊要切实检测,切实介入,切实治疗,实现彻底清零。 另外,由于国际疫情肆虐,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对从国外回来的人严格隔离14天同时进行检查,真正呈现阴性,才能走上社会接触其他人。
石破天惊的封城建议
今天回顾,没有人否认武汉封城是疫情不扩散到全国的重要决定。 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中部重镇武汉,自新生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封过城。 这个石破天惊的措施,是看起来柔弱的女院士李兰娟最初提出的。 她向“世界人物”记者讲述这个过程时,语气波澜不惊,一切都只是从传染病医生的角度开始。 记者听着,一步一步振奋人心。
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武汉报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李兰娟更加引人注目。 到1月17日,她陆续从民间渠道收集消息,认为武汉可能有医务人员感染。 既是传染病学家,也是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觉得事态可能很严重。 那天,她提交给国家卫健委,想去武汉调查。 第二天,钟南山、李兰娟等6名高级专家组成员接到通知,立即前往武汉调查。 于是,钟南山在广州离开会场直接去了高铁站,坐无座票去了武汉。 李兰娟从杭州出发,同样使用无座车票,深夜抵达武汉。 当晚,他们询问了武汉方面的介绍情况。 1月19日上午,专家组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疾控中心、华南海鲜市场周边进行调查,证实存在人传人情况。 下午,高级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由钟南山主持,李兰娟首先发言。
一些是肯定的人传人,医务人员已经感染了。 二是隔离,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李兰娟的观点很直接。 甲类传染病必须应对最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应急措施,17年前的非典是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提出这个提案,是基于李兰娟17年前也在浙江省抗击非典的经验。 SARS时,浙江省最先有4例输入性患者,我隔离了1000多人。 起初,有人问我,你是不是违反人权? 我说不是。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管理是指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法采取发热患者筛查、确诊和疑似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注意等措施。 我也在会议上列举了这个例子。
她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实质性的武汉封城。 当时大量感染病例还在武汉,但春节来临,全国人口流动很快将达到高峰。 他们很可能流向各省,使病毒向全国扩散。 所以武汉马上说应该做一件事。 外面的人不可以来武汉。 武汉的人也不能出去。 不能进去。 将疫情控制在武汉,不让全国大流行。 她没有透露现场人员的反应,但会议结束,人员还没散的时候,一起在武汉调查的国家卫健委同志直接打电话向北京报告,得到了专家组马上返回北京的指示。 下午五点多散会,六点多飞北京,一行人忙得不可开交。
到达北京的时候已经凌晨,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匆忙赶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告诉专家小组,早上8点半向孙春兰副总理报告。 1月20日早晨,专家组向孙春兰报告了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调查情况。
事态紧急,当天上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暂时增加了议题,听取了钟南山和李兰娟的专家建议。 我们认为有人传来,提出了根据甲类传染病管理、控制疫情到武汉、扩大科学研究、加大治疗力度等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讲了一遍。 在那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转达了习大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的方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的蔓延势头。 这个议题结束后,李克强特意中止了会议议程,将钟南山、李兰娟送到会场,握手致意。
下午,孙春兰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开展防控工作,李兰娟继续参加会议。 随后,她与钟南山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向信息媒体通报了情况。 当天,钟南山在央视的接档节目中也直言肯定人传人,引起大众防控警惕。 李兰娟告诉媒体:请更加关心我们的一线医务人员。 他们面临感染风险,在那里救治患者,越来越多的在意,需要爱护。
这只是开始。 1月21日清晨,李兰娟带着10名专家赶到联防联控司令部。 她带去的大数据专家小组对华南海鲜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做了一些分析。 司令部办公室方面,李兰娟调出拆解结果,建议( 2019年) 12月1日至31日,9600多人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有可能是感染者。 现在不到2/3的人在武汉,有1/3以上的人去了全国各地。 所以,我认为疫情蔓延到全国。 必须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找到他们,迅速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当天,还参加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不同部门召集的会议,讨论应对新发现的疫情。
深夜离开会议室后,李兰娟坐高铁回杭州。 因为第二天早上是她的门诊时间,所以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她。
从山村出来的女院士[/s2/]
李兰娟的微信昵称叫夏履桥,是一个富有江南气息的名字,来自大禹治水过门、不踏足的典故,它就是她的故乡浙江绍兴夏履桥村。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这里。 1970年,大学恢复招生,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今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一医院),成为聚焦传染病的医生。
20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 看到一位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李兰娟心痛不已,立志要应对这个医学难题。 有一次,一名患者入院,昏迷、无小便、引起肾功能衰竭,经透析过滤等治疗后奇迹般康复。 李兰娟就是由此受到启发的。 1986年,她申请3000元青年科研基金,开始了中国第一次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 当时,这项研究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 她遇到了各种难题:人工肝的肝素、鱼精蛋白质如何合理应用? 如何克服大出血的问题? 患者自身状况不好血压会下降,人工肝的运用会影响血压吗? 等等。
李兰娟带队反复进行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克服了难题,不断快速发展,完善新型人工肝治疗系统,创造新型李氏人工肝系统,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生存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次在武汉,人工肝技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重症化迅速发展为危重病的早期,人工肝切实地发挥了有效的效果。 李兰娟带着全套人工肝设备去武汉,在医院现场培训医务人员。
她还将在浙江防治h7n9型禽流感的经验带到了武汉。 我们已经有了&lsquo。 四抗二平衡的诊疗方案为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抗继发感染,通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 这个经验也在武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武汉终于到了春天开花了。 环球人物》记者问李兰娟回杭州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她回答说。 第一件事是科学研究。 在我们传染病诊治国家的要点实验室里,有很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工作。 疫苗的开发也必须加速。 第二件事,我想好好谈谈这次疫情的事件。 SARS之后,我和钟南山院士一起编辑了书。 这次也要编辑图书,总结经验,为今后的防控工作做出贡献。 第三个事件是推进感染科建设,非典结束后,我们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感染科,但目前看来还不够,这方面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 所有事情都和瘟疫有关。
李兰娟带着浙江人的口音,带着吴机软语,轻盈柔和,但复制的每一个硬核,都没有详细论述个人的生活。 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只是在聆听和记录。 她经常专业地说,怎么治疗,有那些做法,使用什么器具,患者的状态如何… … 涉及到对相关部门的建议,专业用语也很多。 充满干货的采访让我们放心了。
武汉在这么多硬核医务人员的照顾下,终于醒悟了。 谢谢你。 为我们逆行,为我们拼命。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73岁李兰娟:这个险我是一定要冒的”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