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素有云贵小江南的美称。 这里土壤肥沃,生态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产茶的地方。 近年来,湄潭县依靠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乡村振兴之路。 2019年,湄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6元。 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茶乡,让都市人羡慕。 因此,在当地,去湄潭成为幸福的农民成为了流行的口号。

“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产业兴起的背后,隐约可见科技密码。

贫困的山谷因茶而兴起

核桃几大湾,十年干旱9年,吨红芦苇煮熟的米饭,吃水要翻几座山&hellip。 … 这个民谣正是过去的核桃坝村。

曾经的穷山沟,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正是依靠茶叶。

潭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20世纪30年代,中央实验茶场和国立浙江大学相继迁往湄潭,使这里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宣传中心。

1981年,时任村支书何殿伦率先种了3.5亩茶叶。 十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核桃坝村家家户户都有茶叶,集体办了工厂。 到1996年,核桃坝茶叶面积超过万亩,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 2019年核桃坝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000多元,家家户户开轿车,200多户村民在湄潭县城购买商品房。

“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没有茶就没有核桃坝的今天。 据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罗贵林介绍,核桃坝因茶而兴起,因茶而丰富。

继核桃坝之后,湄潭出现了许多茶叶专业村。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湄潭大力实施在茶产业推进扶贫运动的战术,被明确为贵州省现代茶业的高效示范园区。

茶叶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

墙上的青山打开窗户,湖光山色映入画中。 尽管现在已是深秋,站在核桃坝村的高处,眼前依旧碧绿、层层叠叠的茶山,像碧波一样起伏,壮观。

青山和茶园拥抱,民房和湖水闪耀,像山水田园画一样美丽。 目前,依托茶产业,核桃坝村开始生态农业旅游业,向城里人出售茶园风光清新空气,形成了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快速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截至目前,湄潭县共有生态茶园60万亩,茶叶产量7.25万吨,综合产值139.45亿元。 以茶叶加工为主的湄潭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28亿元,实现6300人就业。 茶叶加工公司达到566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

“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近年来,湄潭县依托60万亩生态茶园,遵循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旅、农旅一体化快速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快速发展格局。

2019年,湄潭县接待游客625.8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3.61亿元。 云贵山庄、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成为热门景点,形成了完善的茶产业布局。

科学技术唤起产业的梦想

在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企业,总经理叶文盛很快打开茶园视频监控系统,茶园茶叶生长势、行间杂草、甚至空气体指数、温度、湿度等指标都很清晰。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管理茶园,节约时间和精力。

通过物联网新闻平台的实时监控、预警和自动防控,让更多农民不用出门,就可以智能化管理茶园的管理和茶叶的生产。

湄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表示,迄今为止,湄潭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被聘为湄潭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顾问,定期在当地开展技术讲座和培训,为提高湄潭县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湄潭县还加强了与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茶科所等单位的合作,重点是茶树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和茶叶高产栽培、清洁生产等技术开发。 许多科技特派员被派往公司和农田地头,为湄潭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问诊脉搏。 茶树绿色防控、无人机统一防控… … 科学技术的助力,迅速发展湄潭县的茶产业进入了高速公路。

“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在这里,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栩栩如生的写照,湄潭翠芽遵义红等茶叶企业品牌闻名遐迩,一棵茶树成为摇钱树的幸福之树。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六十万亩茶园隐藏着科技密码”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