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建设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再次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的产物。 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上演着一个推动绿色快速发展,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9%,云南省也是中国天然湖泊众多的省份之一。 沿着大保护共进、小开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快速发展理念,云南以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了一江清水流向云南。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位于滇中的抚仙湖是珠江源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 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的影响,2002年,抚仙湖局部蓝藻暴发,污染负荷逐渐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益严重。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守护抚仙湖,近在眼前。

年开始,抚仙湖地区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要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进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揭开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帷幕。

云南省澄江市副市长朱云海向人民网记者表示,三年来,为了归还抚仙湖万顷碧波,澄江市大力推进减少湖边减法、城镇加算、湖边负担大致为抚仙湖四退三还的撤出工程: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 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民营公司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的径流区内储量达7600万吨的22个磷矿点全部关闭禁止开采的抚仙湖环湖生态移民搬迁3万多人,退出/ /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的抚仙湖。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反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如何建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朱云海表示,澄江市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抚仙湖碧水保卫战,推动山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澄江市通过加强流域国土空之间的结构优化和管理,开展国土空之间的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生态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优化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水、肥、农药诉求量较大 并以旅游重大项目为切入点,快速发展高原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持续优化用地结构,协调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朱云海欣喜若狂,经过综合治理,抚仙湖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抚仙湖水质持续保持湖泊ⅰ类标准,居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评价首位,储备淡水资源量占国家控制点湖泊ⅰ类水的91.4%,中国

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人与水的和谐。 记者走在仙湖旁边,云山苍茫,碧波茫茫,海鸥盘旋,水鸟鸣叫。 来自各地的游客拍照,在蓝天白云下的抚仙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固定在人们的镜头上。

相似的美也出现在380公里之外的云南大理。

的光芒浩瀚开天镜,山色四季环翠屏。 巍峨的苍山脚下,有清澈的湖水。 那是云南省的第二大高原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洱海。

蓝天白云下,苍山高耸,洱海波光粼粼。 记者进入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生态廊道,既是青瓦白壁的民居,又是碧波荡漾的洱海。

今年54岁的古生村村民严炳其一如既往,在阿尔的海边打捞水草。 作为洱海滩地管理员,他的工作日常是每天8点出门,5点回家,保护洱海湾桥镇区域的生态环境。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 妈妈,我在艾尔的海边长大。 那时艾尔的海水是I类水,可以直接喝。 之后,沿湖建设的民居更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洱海,90年代洱海大面积暴发蓝藻。 近年来,随着生态廊道的建成,我也成为了滩涂的管理者,看到洱海水质一天天好起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累也是值得的。 严炳说。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阿尔海滩的管理员正在打捞水草。 人民网记者余璐摄影

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 严其只默默保护洱海生态管理军的一员。

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了洱海保护管理八大攻防战,全力推进环湖污染、生态转移、矿山整治、河道管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开启了洱海保护管理和流域转型快速发展的新征程。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工程是洱海保护管理的重要措施。 大理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黄建红表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主线长129公里,投资额90多亿元,包括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23个村1806户居民生态转移、30公里污水管网完整性、带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基地,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为了让民众分享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的成果,今年1月洱海生态廊道12公里的体验性试开段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今年年底全线贯通129公里。 海生态廊道建成后,对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比较有效,可以形成洱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是一个物理屏障,对构建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化和洱海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区域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黄建红这样说。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了解到,大理市自年以来,按照三线划定方案和管理规定,搬迁了环湖8个城镇23个村绿线范围内的1806户。 2019年完成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范围内9760亩土地流转和52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建设。

一步一步调查,推进一米一,生态廊道建设以生态优先为先,兼顾当地村民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功能,修复湿地,将本应是洱海的部分还给洱海,使洱海拥有自我净化和休养的空之间,生物多样性。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工程指挥部副部长李学鑫表示,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全湖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 年110月,全湖水质实现5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284个国家控制点水质评价出色。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湖岸缓冲带未进行生态修复之前,洱海局部有蓝藻现象,但2019年以后,洱海开始出现被称为水质监测风向标的大海菜花。 李学鑫表示,目前生态廊道湿地附近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 水质变好了,环境变美了,黑鸭、骨顶鸡、白鹭、海鸥也来了家。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遍的民生福利。 经济必须迅速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黄建红说:“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时间的任务,长期工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苍山不是千秋画,洱海没有弦,万古琴的自然之美永远留在人类身上。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抚仙湖、洱海只是云南一湖精确管理的缩影。 和他们一起,被统称为九大高原湖的滇池、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目前正在展示一幅山水相互映衬、人声和谐的新画卷。

九湖治,云南兴。 九湖清,云南美。 保护高原湖泊是衡量美丽西部建设的重要尺度,也是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必须解答,对促进西部地区优质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陈刚表示,下一步,多次以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理念,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住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三线合一,成为高原九 (余璐)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