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8字,读完约8分钟
杨恩泽资料照片天津大学供图
告别人世一年后,我国光纤通信行业的开拓者、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实现了曾经的诺言。
儿子杨石为他完成了遗愿。 年9月,杨先生唯一的不动产完成销售。 11月19日,杨石从教导父亲一生的天津大学寄给老师150万元。 其中100万元设立专业奖学金,奖励年轻科研人才50万元捐赠给自动化学院光纤通信实验室,用于购买老师生前想添加的实验设备。
在中国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行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杨恩泽,教授70名运营商。 他的学生中有着名的院士,也有各行各业的翘楚,但杨恩泽一直让我很谦虚,是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现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学生。
实验室里的年轻人
活到人生第100年的时候,杨恩泽像一个还在渴求知识的年轻人一样,追着时间跑。
他在普通人退休的那年开始学计算机,到了80岁学软件编程。 90多岁的时候,他每天走路穿过校园去办公室工作,虽然学院楼上的台阶很高,但他总是一步一步走上两级台阶。
他对科技、政治、经济等各个行业发生的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趣味性。 到了100岁还在看本专业的英语新闻,他对儿子说“不看英语资料就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实验室是他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因为他过了90岁之后,发现很多地方对自己敬而远之。 他拿着网球拍打球,越来越找不到对象,不敢和这么大年纪的老人练球。 他想去游泳。 游泳馆门口的工作人员请看他的身份证,然后直接回家。 他报名参加环城自行车活动,但被主办方婉言拒绝,生气地自己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只有在实验室里,他总是和新鲜事物打交道。 大学的人都知道,杨老的日程上没有周六日也没有寒暑假。 他把教学生、做实验、做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娱乐方法,并且很享受这个。
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他的博士生马闯在实验室见过杨恩泽,当时的老先生兴致勃勃地拉着他谈了最近正在研究的课题。 听了这个年轻人的研究方向后,老先生很吃惊,说自己在读相关论文。
在自学新的matlab模拟软件时,这位著名的元老级科学家问人,他似乎是个更谦虚的学生,会面临问题。 杨恩泽的学生,天津大学电子新闻工程学院教授多次在晋龙打开实验室门,探出头来问来往的学生、同学,matlab会做吗? 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谢田元来光纤通信实验室读研究生的时候,早就听说了杨恩泽的大名。 我是杨先生的学徒孙子,我很兴奋。 不久,这位90多岁的学生被90多岁的老师来到办公室咨询。 这是实验室的惯例。 做了一辈子科学研究的杨恩泽先生必须提醒刚进入科学研究大门的年轻人,要打好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做实验是盲目的。
在谢田元的记忆中,杨先生似乎是一个更温和的长辈。 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杨先生会找他查文献,找资料,认真给论文写意见,经常提出新的构想。 虽然是我没怎么观察的细节,但是老师很严厉,经常会发现伤口和错误。 谢田元说,老师也经常发邮件和他分享自己研究的问题,实验室的年轻人也喜欢去杨先生的办公室讨论问题。
在一个实验中,由于缺乏特殊的电感元件,谢田元不得不使用替代材料。 杨先生知道后,经过几次波澜让他买下。 杨恩泽什么也没说,只在谢田元上留了个小纸条,那里说:“这是微电感。 全部给你”。
光纤通信行业的开拓者
作为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开拓者,杨恩泽先生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实用化光通信线路,在他从事研究的无线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行业取得了很高的成果。
他年轻时在武汉邮电研究院做毫米波通信的研究。 在他的倡议下,我国启动了集中全国力量开展光纤通信的大会战二八工程。
当时我国在光纤通信系统的技术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空。 杨恩泽是项目技术的总负责人,但国内没有合适的设备,连各个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基本技术都不清楚。 他率领数百个项目组日夜研究,继续讨论、实验所有技术的突破。
那是13.6公里的线路,光缆必须横穿长江。 在铁轨跨越长江的那天,杨总工带着同事们去了长江大桥,几十个人伸出了手,小心翼翼地把光缆交给了长江。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快速发展部副主任李汉兵回忆说,由于这根光纤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杨恩泽担心用机械车辆运输,担心损坏。
这种光纤的贯通,将中国带入了光纤数字通信时代。 杨恩泽应邀回到天津大学,建立了天津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室。
老师对科学研究大趋势的把握有独特的观点。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新闻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表示,在人工智能概念还没点燃之前,杨先生就强烈呼吁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学院。 在杨先生提出这个建议的一年后,阿尔法狗人工智能机器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关注。
直到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杨恩泽没有离开科研教学第一线,不仅带学生,还与课题组合作进行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研究。
儿子杨石没有从父亲那里听说过自己的成就,也没有说过获奖的事件,所以被问到时,他总是说是大家一起做的。
胶囊辅助学的天真的老人
比起把杨先生当作爷爷的学生们,让杨恩泽25年的天津大学电子新闻工程学院教授当晋龙,在杨先生的严格和慷慨中,体会了老师的君子之风。
晋龙刚工作,准备申请学术生涯的第一个大项目,但心里没底。 犹豫了很久之后,终于拜托了杨先生。 我想让老师介绍我。 老师当着他的面给评审主席打了电话,语气严肃地说:我的单位向晋龙同志申报了这个项目,希望你能严格关闭。
晋龙当时呆着,但他不能接受。 我是老师的弟子。 他可以帮助别人。 你为什么要帮我? 多年后,他渐渐明白,老师想教我,把我教给君子。
在杨石的形象中,父亲是简朴的一生,对自己很苛刻。 科研费得付给他,他说国家给我的是8小时的工资,我不应该再多收了。 看到家里家具太旧了,儿子趁爸爸不在家偷偷换了。 有时候,爸爸发现后有点不舒服,就沉默了一会儿说:“那个还能用。”
杨恩泽的女儿杨晶小时候一个人坐过巴士。 人太多了,挤不到列车员那里就到站了,没买票就下车了。 父亲知道后,走20分钟到公交车站,找店员买了相当于价钱的票。
但是,对于别人的困难,杨恩泽是有名的大方,不认识的朋友和学生,有困难,他会慷慨解囊。
据了解,2005年底,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室收到广东省饶平县的10万元捐赠收据,杨恩泽捐赠副教授。 但熟悉杨先生的人并不意外。
天津大学光通信实验室建成时,实验室需要26万元的科研仪器。 20世纪80年代是一大笔钱,很难打倒大家。 了解情况后,杨恩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科研奖金,用于仪器采购。 实验室的老师们也纷纷做出反应,最终凑钱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听说家乡的基础教育还很落后,杨恩泽答应联系家乡学校捐赠计算机,然后拿出30万元在镇中心小学建设科学楼,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生活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捐了钱之后,他的存折上只剩下五块钱。
第二年,面积694平方米的科学楼在当地的中心小学建成。 恩物、泽和子孙的红条幅高高悬挂在楼上,多个孩子的科学梦想启航到了这里。 杨恩泽经常说。 我的一切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将把自己的一切还给党和人民。
他和儿子约好在实验室过自己的百岁生日。 儿子认为那也是父亲和奋斗一生的实验室的离别,希望父亲享受没有工作的生活。 但是,杨先生没有等到和实验室告别的那天。
你可能太爱实验室了。 这次没有遵守约定,去了天堂,继续了喜欢的事业。 儿子心中的温柔、善良、朴素、纯洁,还有一点天真的老人,都离开了。
天津大学前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杨恩泽的追思会上说,一个身体做好一点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不求名声,一辈子不与人为善,一生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年。 谢天谢地,老师完成了这一切。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杨恩泽是校园大老师,他的言传身教,是留给全校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该基金帮助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完成了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
(胡春艳)
标题:“把一切全给了学生百岁先生杨恩泽的“不言之教””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