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1字,读完约5分钟
前几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局长jim bridenstine在国际宇宙学行星防御会议主题演讲一开始就郑重提醒,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必要的。
那么,我们到底打算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知道两个天文学名词近地天体和潜在威胁小行星。 近地天体( near earth,neo )是指与地球轨道交叉距离小于0.3天文单位(约4500万公里)的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 潜在威胁小行星( pha )是指直径在140米以上,与地球轨道的交叉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约750万公里)的近地小行星。 pha是地球人必须特别关注的。 因为这些未知的天体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地球周围,撞击地球。
潜在威胁小行星dh1 (蓝色为地球轨道,青色+黄色为小行星轨道)
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天文学家必须使用望远镜进行pha人口普查,监测其轨道并向它们登记册子,持续监测可能变化的轨道,警告可能发生的pha将撞击地球,最后寻找避免撞击事件的方法。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是140米,更大还是更小。 直径约140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能量约为3亿吨tnt当量,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约2万发,据估算将造成地区规模的灾害。 这是我们地球人首先不想要的。 但是,这种规模的冲突事件发生的平均概率约为3万年一次,所以不必太担心。
对于块头更小的近地小行星,由于现有望远镜探测能力的限制,目前没有能力全部发现和监视它们。 但是,他们对人类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例如,去年2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的陨石事件,在来自直径约15米的小行星的袭击中,约1200人受伤,约3000人建筑物受损。 所以,对这些近地小行星也必须尽量进行监视。
目前的pha监测是什么水平?
实际上,以美国的nasa为中心,许多国家建立了特别的巡视望远镜,致力于近地天体的探测和跟踪,目标是将pha一网打尽,能够迅速发出警告。 但是,截止到2019年4月,世界天文学家发现了近000个pha,但这个数量不到估计总数的三分之一。 对pha的全面监测和预警依然重要,路途遥远。
在星星空的背景上移动的小行星dh1
发现和监测近地天体,特别是作为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是识别和缓解灾害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安全的大事。 为了加强国际近地天体观测行业的合作和数据共享,共同应对来自小行星碰撞的威胁,联合国于年12月设立了专门机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 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network,iawn )。
iawn目前有15名成员。 其中心任务是寻找近地天体,协调各国的努力,保护地球免受陨石、近地小行星、彗星等太空天体的侵害。 为了防止大行星的袭击,iawn的各成员之间共享了pha的相关情况。 当iwn成员天文学家发现对地球造成威胁的近地小行星时,联合国空间任务咨询小组( space mission Planning Advisory Group,smpag )将调整防御使命,确认防御计划。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沈文翰/摄)
年2月,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iawn,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是中国加入iawn的支撑设备。 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竞马山的施密特光学望远镜建于2006年10月,主镜和修正镜口径分别为1.2米和1.04米,搭载1亿像素( 10kx10k )的ccd。 近地天体望远镜是目前我国近地天体观测和研究的主干设备,观测测量在国际上本行业400多个观测计划中名列前十,至今已发现太阳系小天体400多个,其中近地小行星21个,包括3个pha (分别为vc1、bl3、dh1 )
天文学家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进行发现和监测,最终为所有的pha提供长期的监测和及时的预报。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多台大口径( 2米级以上)大视场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通过世界合理的布站,形成系统的近地天体监测互联网,开展持续快速的巡逻。
但是,监测和预报只是第一步。 如果小行星真的来袭击的话,人类应该怎么保护自己?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动能撞击、引力拖曳、核弹爆炸等方法将侵入小行星的轨道变为安全地带,但这些方法目前可能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处理问题。 相关研究还在继续展开,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一定有能力找到比较有效的防御措施,保护自己生存的地球家园,决不会像6500万年前的恐龙一族那样死去。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近地天体望远镜集团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行业是太阳系天体观测研究。 )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微信公众平台( caspmo )
标题:“小行星“偷袭”,我们准备好了吗?”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