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9字,读完约6分钟
无痛分娩使分娩的孩子不会痛到撕心裂肺的程度。 这种分娩镇痛技术在发达国家基本普及,但由于麻醉医生数量不足、生育观念不同、经济负担等诸多原因,无痛分娩在内地大部分地区普及率仅为10%。
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就无痛分娩开始了为期3年的试验。 4个月后,今年3月20日,首批913家飞行员医院名单公布。
名单公布一周了,记者采访显示,随着无痛分娩试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麻醉医生的巨大缺口逐渐被填补,考试有望得到医疗保险报销等政策支持。
■探因
2000元自费无痛针有点奢侈
与城市孕产妇相比,农村准妈妈无痛分娩意愿不强。 约2000元的镇痛费用,如果不能报销医疗保险,对城市家庭来说负担小,但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家庭来说,是否使用,需要慎重考虑。
首批试点医院之一、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何文杰告诉记者,居住在农村的产妇在当地乡镇医院生一个孩子只需要800多个,新农合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费部分较少。 相比之下,2000元自费无痛针是奢侈的费用。
东西无痛分娩比例的差异还来源于生育观念的差异。 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产妇和家庭更关注孕妇自身的舒适度,而中国家庭更关心胎儿的安危,无痛比婴儿身体不好的麻醉药更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并忍受。
这样的误解让很多内地产妇和家属经常对无痛分娩产生疑问,尽管各医院的麻醉师反复科普,用于无痛分娩的麻醉量仅为剖腹产的1/10,对产妇和胎儿没有影响。
麻醉科医生少一人,对七名手术医生
更紧迫的现实原因之一是麻醉医生数量的严重不足。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宇光此前曾表示,按照欧美各国每万名麻醉医生2.4名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0万名麻醉医生。
他告诉记者,按照最高标准,一名麻醉科医生对应三名手术医生,而内地一名麻醉科医生对应七名手术医生,甚至七点五名。
年全国两会上,黄宇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分娩中进行麻醉镇痛,扩大麻醉医生培养,并在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开设麻醉学。
麻醉医生为什么会成为紧缺的人才? 黄宇光认为,过去的麻醉不是刚性诉求,但现在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普及,麻醉已成为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需要,年发生的陕西榆林产妇坠楼,就是这种需求的极端表现。
另外,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全国的手术量井喷、麻醉科医师变得忙碌起来。 黄宇光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2亿3400万人接受手术。 也就是说,他告诉记者,每25人中就有1人在这一年接受手术麻醉,手术量逐年增加。
■犯困
卫健委协调为考试提供医疗保险报销
现状正在改变。
对于将无痛分娩纳入医疗保险,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 此前专家认为,无痛分娩属于舒适化医疗范畴,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是根本,无痛分娩很难纳入报销范围。 但记者观察到,国家卫健委在试点方案中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试点提供医疗保险报销等政策支持。
2030年麻醉科医师人数有望超过14万人
为了处理麻醉医生短缺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一级密集发布了四个红色头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是,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7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加强麻醉医疗服务和印制完整意见的通知》,从培养麻醉医生数量、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扩大麻醉医疗服务行业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这是前所未有的,麻醉学科的春天到来了。 据黄宇光介绍,年被称为中国麻醉年,麻醉科医师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幕后英雄、辅助科,成为正规的临床科,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分秋色。
他认为,今后麻醉科医生的短缺将逐渐缓解,但还需要时间,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4万人。
产妇打无痛针的时间会变快
麻醉科医师的巨大差距逐年填补,而且技术上分娩镇痛的操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无痛针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以往镇痛只在产妇宫口开四指(宫口开四厘米)和二三指时等疼痛最剧烈的阶段出手。
根据最新的指导方针,无痛时机并不以此为准。 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结合试验方案发布了《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观察到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是产后,产妇有要求,可以在分娩过程的任何阶段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 这意味着,如果产妇感到疼痛或疼痛开始之前,可以随时向留置针管内注入局部麻醉药,孕妇不需要承受生产开始时的疼痛,舒适度大幅提高。
此外,根据试验方案,试验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技术的操作,完全优化分娩镇痛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及公众对分娩镇痛的认识。 试点医院还通过援助、协助、接收培训等形式,向其医学联合体内其他医疗机构宣传分娩镇痛技术,发挥试点医院的辐射推动作用。
考试只是无痛分娩在全国推广的序曲。 飞行员确定通过试点医院的推广,在全国逐渐宣传分娩镇痛技术。
■现状
内地无痛分娩刚刚开始
孩子有多痛?
肚子好像被卡车撞到了。 想起在产房度过的痛苦时光,吴雅(假名)用双手有意识地握着。 一年前,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她和家人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公立医院,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待产室,她度过了痛苦的十几个小时。 间隙性的宫缩,就像来往的卡车一样,来了,又来了。
宫口张开四指的时候,吴雅终于可以无痛去了。 无痛,即俗称无痛分娩,学名为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
母亲双手抱膝成虾,麻醉科医生在产妇后腰位置穿刺留置导管,孕妇使用镇痛泵自行控制药量。 缓慢注入的低浓度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断孕妇的局部感觉神经传导,但不影响运动功能,让准妈妈们在生产中感到舒适。 我的生命是给无痛的,有网友在微博上说。
无痛并不是完全没有疼痛,而且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程度也不同。 虽然打了无痛针,但吴雅还是感到明显的子宫收缩,依然很痛。 在北京的一家医院,打完无痛针后,安静地分娩的赵华(化名)更舒服,直到孩子的头快出来了才痛。
这种无痛分娩技术在发达国家基本普及,但在内地才刚刚开始。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官方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可达85%-98%,自然分娩期间接受镇痛已是常态和广泛接受的观念,我国不同地区妇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无痛分娩率各不相同。
其中,省会、一线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大型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可达70%以上,部分医院可达90%。 但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妇幼保健院及大部分综合医院多在10%左右,有时也没有分娩镇痛。 (记者许雯)
标题:“无痛分娩试点有望获医保支持”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