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6字,读完约5分钟

作者:许伍达(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反贫困运动之初,西藏全区有26.3万建设卡贫困人口居住在“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的区域,存在贫困程度深、扶贫价格高、反贫困难度大等突出问题。 西藏以土地适宜和问题为导向,将易扶贫转移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措施,为“移贫困窝、移新居、断贫困根、换业”注入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动力。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 S2/1

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搬迁对象识别,到安置点的明确、建设和搬迁入住,任务十分艰巨。 西藏自治区为了便利扶贫转移工作,一是整合资源,做顶层设计。 制定《十三个五年计划》,制定卡贫困人口扶贫转移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各种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完全转移和配置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十三五”时期,西藏累计执行易地扶贫转移项目建设投资159.5亿元。 建立“多条渠道浸水、一个水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共同用于安置区安居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扶贫搬迁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防止建设费贫困家庭因建设而负债。 二是尊重意志,合理布局。 始终以尊重群众意愿为扶贫搬迁的主要条件,通过贫困群众自愿申请、资格审查、村级公示、村民投票程序明确搬迁对象,并根据水土资源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化进程,科学布局区域,合理明确搬迁规模和安置方法,一律 西藏采取大集中和小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容易将贫困人口转移到城市周边等生产资料丰富和基础设施较完整的区域。 三是突出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特色。 在了解实地勘查和搬迁对象意愿的基础上,编制既能满足当地民俗要求,又能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要的简易搬迁住宅建筑风格、布局方法、房屋布局图集、建设标准等,以供群众选择。 并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村民意愿,在保持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因素。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96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26.6万人已全部搬迁入住。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 S2/2

将西藏全区划分为灾害多发、地方病多发、深山峡谷、高寒纯牧和边境等不同类型的贫困区域,在扶贫转移后期的产业扶持、社区管理、解体旧复垦和边境小康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人员。

第一是后续支持,促进增收。 统筹考虑扶贫转移后产业快速发展问题,进行产业培训和转移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兼顾安居和快速发展。 将产业扶贫资金的5%用于安置点产业建设,通过产业扶贫轻松建成扶贫安置区(点),建设卡贫困人口12.4万人。 多次因迁居、就业迁居,增加迁居家庭收入来源,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扩大就业渠道,确保至少有劳动能力的迁居家庭有稳定就业。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二是统筹推进,生态优先。 将扶贫转移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城镇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发挥新型城镇化对脱贫的辐射推动作用,将城镇化作为贫困人口转移的重要途径,为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融入城镇就业创业,快速发展具有西藏优势的新型城镇化开辟新的道路。 目前全区已拆除旧房8183户,复垦恢复绿色5491户,较有效地缓解了生态负荷压力。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三、守土固边、兴边富民。 扶贫转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西藏以“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为主题,统一推进易扶贫搬迁和强边固防任务,通过边境小康村的建设,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边境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边境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平均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 S2/3

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为了方便扶贫转移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实现生产生活习惯的转变,一是重新治疗与治本相结合,保持“四不掐”政策的延续,紧密结合资源禀赋、人文民俗、历史沿革等实际,打破惯性思维,。 二、多次划分分类精准到位,健全加强扶贫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和合作体系,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配套后续产业、增收转移家庭、社会融合等重要行业建立比较有效的联系。 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设施、医生入学、养老社会保险等努力,将实现全面覆盖。 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向大型布局区梯度转移,推进产业规模扩大、优化升级,扩大布局区(点)就业能力。 三是反复“志智双扶”,提高安置区(点)的教育水平,阻断搬迁家庭贫困代际传播,树立依靠勤劳双手改变生活面貌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低收入群体的内生动力。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快速发展理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实现“稳定、有就业、能致富”的转移目标。

“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光明日报》(年12月18日06版)

标题:“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