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0字,读完约7分钟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公益创投等途径,向早期慈善机构提供支持。 从此,全国各地的政府、基金会、社会组织和公司掀起了开展公益创投的热潮。
今年7月,中国财富首次用选题众筹的方法对公益创投进行了一系列报道,详细介绍了公益创投目前在中国的情况,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公益创投? 本刊采访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 他在公益创投方面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深入的研究。 他从2008年开始负责多项地方公益创投考核工作,在太仓、重庆、宁波、连云港等地担任民政局和基金会公益创投顾问,实际参与创投工作。 在接受采访时,徐本亮表示: 目前,我国公益创投迅速发展到了较深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政府、基金会、社会组织,都普遍存在以活动为项目、以生产为成果的现象,从而提高公益创投的效果。
公益创投有双重目的
《中国财富》:你对我们杂志7月号关于公益创投的报道有什么看法
徐本亮:我读了那份复印件。 我认为公益创投是将经济行业中的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理念扩展到公益行业和社会组织培育的快速发展。 经济行业中的风险投资追求经济效益,公益创投追求社会效益。 公益投资为最初的小社会组织提供包括资金和综合能力建设在内的资助,最终目标是培养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社会组织,比较有效地满足社会诉求,处理社会问题,使社会更加美好。 通过公益创投培养和快速发展社会组织。 所以我认为公益创投有双重目的。
7月号的报道针对的是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实际上,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政府购买服务有四种形式。 第一个是招投标,第二个是公益创投、益创投阶段,在我们国家是政府转移功能购买服务的重要形式,与商业最大的区别不是经济利益,而是追求社会利益。 即使我们现在谈的社会影响很大,也在处理社会问题。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模糊的概念。
最大的问题:以生产为成果
《中国财富》:你认为开展公益创投最难吗?
徐本亮:我认为现在公益创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活动为项目,以生产为成果的情况普遍存在。 公益创投本身是为了处理社会问题,改变需要帮助的对象,从而获得利益。 但是,现在政府和评审专家都不明白这一点。 这引起了很多地方公益创投,做了很多年,但效果并不好。 例如,上海公益创投民政局原本委托知名支持型机构负责,但今年该机构被更换。 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机构在公益创投中没有很好地保证项目质量和创投质量。
我认为现在全国做公益创投最大的问题是公益创投每年都在进行,但是项目质量依然不高,没有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也没有提高,养成了一点不好的习性。
《中国财富》:公益创投是一项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你认为目前在我国各地开展的公益创投有哪些问题?
徐本亮:目前,中国实施公益创投的主体很多,除政府、基金会外,公司、共青团、妇联等集团组织也进行公益创投。 公益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出资人(购买人)、实施人(社会组织)、承包人——第三方专业机构。
从出资者(购买者)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对公益投资缺乏了解,缺乏准备。 公益创投是个新事物,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一些出资人(购房者)不知道公益创投到底怎么样,有那些要求,目的是什么,很快就开始了。 这就是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方案不正确、不科学、不合理、缺乏可行性的一部分只讲究形式,不讲究效果。 一些项目申请书复印件不完整,项目基本要素略有不足,影响公益创投的质量。
其次,对公益创投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进行公益创投的资金仅限于福利彩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文件要求,政府必须提高购买力,拨出财政资金开展公益创投。
第三,出资人(购房者)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找不到有能力承担公益创造投资的第三方机构,质量无法保证。
第四,由于缺乏项目概念和成果意识,出资人(购房者)注重形式和服务人数,轻视实际效果。 公益创投中普遍存在以活动为项目,以产出为成果的现象。 公益创投项目的钱花得相当多,看起来很华丽,但服务对象没有受益,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第五,人工成本是实施公益项目所必需的,也是一个很大的价格。 但是,部分出资人(购房人)在公益创投的项目经费中不考虑项目人员经费,社会组织为了处理项目人员的价格必须做假账。
第六,极少数地方发生了租赁现象。 公益投资有资金,有些地方有潜规则,社会组织在获得入选项目资金后也要盈利。
第七,资金分配不合理。 由于一些社会组织政社不分,公益创投的资金大部分落在有政府背景或与出资人(购买者)有关的社会组织手里,但没有得到真正有能力、担任干事的民间社会组织。 公益创投变成了从右口袋到左口袋的游戏。
第八,缺乏或没有比较有效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有公益创投结束后不判断的,也有承包商判断的,存在选手和裁判员都成为的现象。
公益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财富》:你认为目前国内开展的公益创投处于怎样的阶段?
徐本亮: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公益创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在开展公益创投的地域越来越广,所以除了政府部门以外,现在很多基金会、集团组织等都在创投,但是现在公益创投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主办方、承包人、包括社会组织都缺乏对公益创投的基本认识
比如《中国财富》7月号公益创投报道中提到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广州在偏远地区进行艺术教育,这个报道项目的受益人(服务对象)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
另一个是20万元资助5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项目,这也是得到专家肯定的项目,但我认为这个项目的问题很大。 为什么? 首先就业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诉求。 就业培训的对象和文案与创业的对象和文案不同,就业者的诉求和创业者的诉求不同。
如果不区分的话,你这个项目是在进行就业培训还是创业培训? 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另外,无论是就业培训还是创业培训,都没有反映出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成果,即有多少残疾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和创业。 当然,因为没有看到他们的具体项目计划书,所以不知道他们的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如何,但是要看一个项目是否是好的项目,不仅要审查项目计划书,还要最终
目前,公益创投项目评审中,有些地方采取了试镜的方法,增加了大众评审的环节,但我认为这不是创新。 对一个项目来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好项目,坦率地说,现在的一些评审专家看不到项目的问题,所以普通人很难评价项目的质量 我们以提高项目质量、比较有效地处理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作为衡量公益创造投资成功创新的标准,不应为形式主义和创新而创新。
标题:“徐本亮:公益创投年年搞,但项目质量却不咋样”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