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68字,读完约13分钟
十八洞村村民施林娇供图/施林娇
新闻记者鄂璞
精准扶贫的号角造就了十八洞村的蝴蝶变故,“90后”施林娇既是亲历者,也是受益人。
时间追溯到五年前,施林娇准备参加高考时,家里发生了变故,原本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 幸运的是,村子里已经享受了定点扶贫政策,施林娇妈妈没有放弃,让孩子们多读了几遍书。
去年,从施林娇大学毕业,在浏阳找了一份收入低的工作,但一直习惯苗寨生活的她,其实在内心深处爱着家乡的山水水。 她决定返乡创业,成为十八洞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青春是为了奋斗”,今年24岁的施林娇说。 和她一起创业的是两个小伙伴——施康、施志春。 这几年,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村,有想法、有志气、有志气的年轻人,以创新和实干精神照亮着18洞村的未来。
十八洞村的年轻人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缩影。 扶贫先助志,扶贫后助智,点对点扶贫在三湘大地上展现新面孔,文明之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贫困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
花垣十八洞村供图/湘西州委员会推进部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深山苗寨,施林娇也曾经认为自己与家人全面小康的距离不能太远。
“三沟两股深山,红薯洋芋苞和谷笼。 除非生病了不会做娃娃,否则我想吃饭。 ”。 过去苗歌唱腔的艰辛和无力,是这里真实的写照,村民们也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关怀,“年年扶贫”的理由是什么? 故事还从明年开始。
这一年的11月3日,习大大总书记访问湘西州,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定点扶贫”的重要论述。 十八洞村成为“精准扶贫”的首唱地。 这一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贫困发生率达56.8%,村干部们在与总书记座谈时表示:“快速发展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总方法,贫困地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培育什么,培育什么? 但是,要真正落实这句话,必须跨越很多障碍。
最“致命”的障碍来自村民“等依要”的思想观念。 年初,花垣县委抽出5名党员组成中国第一支乒乓扶贫事业队,进入18洞村开展事业。 一位村民直接问职工队长:“这次带了多少钱?” 另外,村民听说这位员工真的不给钱发东西,竟然在晚上在村部围墙上写了一张名为“村干部、职工、集体贪污贫困抚恤金”的大报。
必须鼓舞村民的士气! 于是,村支两委在村里开了道德讲堂,树立了财富榜样,推行了“思想道德建设星星化管理”模式,对村民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了一些招,效果显现。
不久,在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的审议现场,习主席询问十八洞村目前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多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回答说,老百姓收入增加到3580元,村容村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十八洞村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村民笑容增多,要求快速发展,老年男青年处理“脱单”问题也很容易。
不依赖动力,勤劳致富步伐很快。 去年,习大大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快速发展依靠内生动力,但如果空救济新村庄,轻易改变村容村的面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无法回流,经济持续的来源,这个地方将会下一步 一个地方需要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迅速发展。 最后还能养活自己呢。
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进一步强调,要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 “只要有自信,黄土变成金”并不是贫困无法改变的宿命。 人穷志不可短,扶贫必先立志。
扶志,给村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变化和自信心的提高。 近年来,精准扶贫职工和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地培育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育秧、劳务经济、乡村旅游五大稳定产业,成为村民小康生活的稳定支撑。 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468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6万元。 “不愁吃穿,讲究穿着。 增收之路广,票入口袋。 每天像市里一样,往返的人如流水。 单身娶媳妇,日子过得很舒服。 ”现在十八洞村的山歌唱着小康路的幸福源远流长。
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泸溪县第五中学正在上课的师生们正在拍摄下巴璞
扶贫需要口袋,也需要脑子。 “通过教育扶贫脱贫”是扶贫工作分类措施的复印件之一。 与生产快速发展、易地转移、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形式相比,教育可以通过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来摆脱根本性的贫困,从长远来看,可以比较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必须帮助智慧。”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切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贫困地区所有孩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快速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办好所有学校,让所有孩子在家门口“去学习”的愿景,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已成为现实。
一进入泸溪县第五中学德馨楼,马上就会被一楼的“周国平职工办公室”吸引。 在这里对着桌子练习书法的学生们虽然年轻,但都有很强的力量,记者走在这间教室里参观,但孩子们一点也不受影响,写的字很有活力,很有活力。 这个教室之所以被命名为“周国平工作室”,是因为在这里教孩子们书法的老师名叫周国平。 不仅他自身书法功底深厚,还在湖南省贝壳网第二届教师书法大赛上获得过一等奖,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受他指导的学生“很棒”,多次在省、州、县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德艺双馨,大气大成”,以这8个大字为“精神指引”的德馨楼也被誉为这个校园的“艺术大楼”。 现在的泸溪县第五中学是艺体特长生梦想绽放的地方。 书法、美术、声乐、舞蹈、器乐……姚彦晖从业室、戴发从业室、姜海军从业室、黄智超从业室、张惠从业室、杨海燕从业室、杨姬从业室、杨云欢从业室、戚臣从业室……学校貌似有20名周国平。
“我们的目标是让年轻教师有为,让某人,艺术将孩子们带入外面美好的世界。 ”。 泸溪县第五中学校长李建军说。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是武陵山领域国家级深贫困县,是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山区县,少数民族人口占62.3%。 近年来,以精准扶贫为统辖,泸溪县作为优先快速发展教育的“一号工程”,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夯实基础,补充短板、惠民生,探索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教育与脱贫有机结合的途径,“全国中小学督学
泸溪县现有各类中小学165所、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16所、民办37所),在校学生、幼儿48399人(其中小学生21687人、中学生9893人、普通高中生5235人、中职生2153人、幼儿园幼儿9431人),编导 泸溪县建立“三项机制”,推进教育扶贫的“持续发展力”。 推进“三个均衡”,保障教育扶贫的“落地效应”。 强调“三个完全覆盖”,加强确保教育扶贫“不漏一个”的“四大快速发展”,寻求教育扶贫“人民满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泸溪快速发展教育的典型经验:“三个机制”是建立健全党政再培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外部环境优化机制。 “三个均衡”将加大建设与学校的平衡,优化配置与教师的平衡,结对促进管理的平衡。 “三个全覆盖”是学生资助全覆盖,控制中退学全覆盖,热爱工程全覆盖的“四大快速发展”是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迅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迅速,高校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特色迅速发展。
教育只有弥补作为脱贫希望的乡村教育短板,才能点亮走向全面小康的万家灯火。
创造好日子,把文明新风吹入民众家园
“红色老区”沙洲村的照片鄂璞
习主席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是在好日子做的。 摆脱贫困,实现富裕,归根结底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在“红色老区”沙洲村,随处可见任何“创造好日子”的人们。
现在的沙洲村变成了美丽的“长征之城”。 有一段往事,使背靠云、被雾笼罩的寒山山顶上的古村沙洲村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时间追溯到86年前,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民徐解秀让3名女红军进屋休息,共同生活了几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红军们出发时,要把唯一的床上行军留给徐解秀,但她没有接受。 其中的女红军把被子切成两半,把一半的被子塞进徐解秀手里,说革命成功后,带着整个新被子来看她。
年10月21日,习大大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深入讲述了“半床被子”的故事。 沙洲村从此成为许多中国人向往的红色村落。
今年52岁的朱小红是《半榻榻米》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 小时候,他经常从奶奶那里听到这个故事,奶奶告诉孙子们,一定要跟着共产党!
朱小红是村里的建段立卡贫困户。 过去,由于没有技术,他面临创业就业的挑战,收入微薄,父母年老多病,两个孩子不得不上学,家庭负担沉重。 帮助朱小红脱贫,村干部、驻村助手制定了技术培训、教育助学等助手计划,年,朱小红通过参加厨师技能培训,掌握了东安鸡、家庭牛肉等家常菜的方法,于10月1日在沙洲村首次开办了土菜馆。 随着被子房东旅馆土菜馆一半的开业,朱红吃了“旅行饭”。
看“半榻榻米”,领略“房东”的手艺。 土菜馆开业的第一天,多名游客参观了沙洲,朱小红的土菜馆生意也实现了“开门红”。 生意好起来的时候,他一个月收入近一万元。 然后他在景区当保安,工资每月2000元,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在沙洲村,朱红的故事不是个案。 当地以沙洲红色景区为脱贫主要途径,通过景区建设进一步促进沙洲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沙洲村集体收入从年的3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35万元,人均纯收入从年的4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3480元。
“半分布团”温暖着这个“红色老区”,这里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感受,向越来越多的人讲述“半分布团”的故事。 走在沙洲村的小路上,白墙灰色的瑶寨,宽阔的柏油路,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到处都是景色。 许多村民和朱小红一样,受到乡风文明的滋养,回到乡土反哺桑梓。
“好久没刮了,微信排在下面! ”6月13日上午,中宣部以“走向我们小康生活”为主题的采访团进入韶山市韶山村,记者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时,正好赶上了70岁的蒋华初的“点餐”志愿者服务。 住在韶山村的他选择了访问理发。 韶山市文明接到订单后立即派单,志愿者庞红亮接到订单后,不到半个小时就拿着理发箱为蒋华初理上门。
在韶山市,志愿者服务上有菜单,说:“直接点微信,后台就会收到消息,很快就会派单。 ”。 韶山市文明的负责人庞新梅一边打开系统后台一边向记者展示。 “志愿者活动从去年9月开始。 包括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免费义诊等7种共100余种志愿者活动,涵盖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选择类别、填写个人新闻,就可以提供“呼叫”志愿者上门服务,上线后,呵呵
蒋华初理发的庞红亮,至今义务理发3000人,去年他获得了“湖南好人”的荣誉。 韶山还有很多像庞红亮一样的“好人”。 韶山不仅营造了“找志愿者难,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浓厚氛围,还建立了“1226”文明实践试点模式,即组织体系,目前拥有1个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4个实践站,实践站 两结合,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战术结合传承。 建设实现两个目标、提高人的素质和全面提高城乡质量的6个平台,建设思想学堂、法治礼堂、便民大殿、繁荣农场、欢乐广场、美丽的小作坊,重点建设“一乡一模范、一村一企业品牌”,建设试点事业
2019年,湖南按照中央文明委员会和省文明委员会的统一部署,重点推进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年多来,一个实践落地生根,一个创举落叶,文明之风吹过湖湘大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加上全球旅游,加上乡村振兴,加上精准扶贫……以“融”字为中心进行文案,是湖南各地推进新时期文明实践的重要举措。 在庞新梅,小康生活是两个提高:一是城乡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这两个“提高”一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近7年来,湖南多次使用精准方,多次重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党员与群众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生产与生态结合、文化与文明结合、数量与质量结合。 从2019年到2019年,湖南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4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
“下雨出太阳,滋润我的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 ”。 这个十八洞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的开篇词,已经成为无数乡村、县域、都市民的真实写照,不仅更多的人摆脱了物质的贫困,也摆脱了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他们一心一意地努力,聚集在奋斗的新时代前进的洪流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标题:“扶智+扶志,湖南精准浇灌文明之花”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