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杨俊从业照
杨俊,男,1988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701家员工,从此与舰船研究拉开了缘分。 他长期从事舰船总体设计事业,现任701所上海分部副主任、研究员参与多态性舰船设计,近年来担任某型公务执行船和多态性海洋调查船总设计师,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迅速发展海洋科学技术领先
为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要求,杨俊暂时受命,负责701所上海分部的民品工作,担任多态性船的总设计师。 他率领上海分部民品队白手起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挥着七〇一所作为舰船总体设计代表队的特点,经过近年来艰苦奋斗,承担了9型35艘船的总体设计任务,行业涉及公务执行船、多种类型的调查船等,是海洋行业军民融合的
主持“海洋地质10号”综合地质调查船的开发
杨俊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开发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10号),首次打破了中国海洋资源的试采样本,长期租用海外钻井船,耗费了巨额资金,受制于人的困境。 他突破处理了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勘察任务多样性、多元和混合动力等特殊诉求,以2000吨级吨位在国内首次达到1400米钻探能力,对万米海深进行勘察工作,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有前期地质勘察保障 该船是国内首艘自主知识产权综合调查工作能力最强的地质调查船,集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及海洋水文调查等能力于一体,整体综合性能优越,填补了国内小吨位、多功能、大钻孔深海洋地质调查船的空白。 它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加速了我国基础地质状况和海底矿产资源的积累,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保护海洋地质环境,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俊从业照
在综合地质调查船的研制过程中,他继承了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理念,从项目功能诉求出发,提出了总体设计先进性、安全性、适用性、舒适性的指导思想,运用区域设计、模块化设计、减振降噪设计、国内外模型试验验证等做法,提出了地质模型试验的结论。 实现挖掘系统和二维单电缆探测工作,实现小吨位船舶的兼容性设计,根据模块化设计技术实现勘察任务的按需配置,根据任务诉求合理组装勘察所需设备,完成不同的勘察工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为实现2000吨级综合地质调查船首次挖掘能力达到千米的自动地质挖掘能力,通过严格控制设备重量和合理的调合液室装载,保证了良好的稳定性状态。 并开展了地质钻井井架系统与船体接口位置优化和部分钻井设备模块化技术,比较有效地处理了2000吨级平台承载千米级钻井能力的地质钻井系统这一关键技术。
“海洋地质十号”交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后,实际多次采用,圆满完成了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及海洋水文调查等科学试验任务。 客户评价该船“整体性能优越、综合能力强、建设质量优越”,“标志着中国海洋综合地质调查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持“大洋号”综合资源调查船的开发
“大洋号”是我国第一艘按照“新闻化、模块化、便利化、绿色化、舒适化、国际化”理念进行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级综合调查船,配置了国内首次使用的运行经济直流母排配电系统,独特的减摇功能和低水下辐射。
前期船型设计中,除阻力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多波束的适应性和颈流场噪声等因素,国外许多同类船型也因颈型线设计不合理而发生深水多波束指标异常。 杨俊作为总设计师,亲自指导,一共进行了5种船型的模拟优化工作,进行了4次模型试验和1次气泡模拟计算工作。 最终,该船船型满足深水多波束的安装,不仅具有良好的阻力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推进效率。 该船使用直流母列配电系统,为国内首次使用,杨俊带领设计小组与全船主要电气设备方进行了大量接口协调工作,并对比是否提供直流电力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最终掌握了该配电系统的装船技术。
该船建成后,将为我国开展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为大洋和深海科学研究提供试验平台,明显提高我国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水平,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域的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主持新型渔政船的开发
杨俊主持开发的新型渔政船是我国新一代公务执法船。 这艘型船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其设计理念先进,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各方实现了保护捕捞护卫、维权执法、救助警戒等功能。 攻防兼具理念,具有软硬武器的配置和防护功能。 确立了互联理念,实现了与海军、海警、渔船、岸基等异构系统的实时协作。 这艘船在服役后填补了国内新一代新型高速公务执行船的空白色,迅速成为各海区公务执行和低震级对抗的主力舰艇。
新型渔政船继承了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船型优化设计、船型和桨型的数值模拟以及试验验证等手段,使用船-机匹配和舵系统的综合优化设计,获得了优异的航速、稳定性、操纵性等性能。 第一次使用螺旋桨不超出船体基线的设计,实现了快速性,解决了渔网缠绕和有底导致超基线螺旋桨容易损坏的问题。 通过双减摇系统的设计,在全航速和锚泊情况下实现了优良的抗浪性能,处理了高海面情况下舰员维权执法和岛礁保护的舒适性。 通过模态仿真计算的优化,创造了高集成度尾部结构,处理了直升机平台、大孔径艉滑槽及舵机舱区域的强度、刚度和振动难题。 该型船成功实现了我国公务执法船由单船执法,手段缺乏联合部署、综合执法的跨越。
新型渔政船入役后,频繁执行公务执法、护渔护航等任务,在任务过程中经历了11级大风的考验,特别是在年5月展开的中美海警3个月来的北太平洋公海联合巡航执法行动中,该型船连续10昼夜保持了高速运行。 经过众多杂海洋环境和跨国联合执法等任务的考验,客户认为“该型船研制成功,交付采用,广泛影响了北海、东海、南海等地区的维权执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是扎根于项目最需要的地方
两年前,由于就业需要,住在上海的杨俊调到了远离武汉的总部。 一年中,他大半年都在出差。 为了控制技术状态,他总是自愿申请驻厂,过了年还和年轻同志一样登上船台,下机舱。 多年的辛苦,他的肩周、手臂出现了严重的伤病,生病的时候,通过简单的举手动作,他会出汗,但他一直保持沉默,坚守岗位,不抱怨,以很大的强度继续工作,一起工作的同事没有他的伤病那么严重
展望未来,杨俊表示要带队,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跟踪研究新技术,快速发展新行业。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国家珍宝研发立下新功绩,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最大贡献。
标题:“杨 俊”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