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对11岁的小学生粉丝爱强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是一生难忘的。 由于突然的地震房子倒塌了,本应该平静的生活崩溃了。 但是,在震灾后甘肃省委主办的“帐篷学校”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用愉快的歌声和笑容,和他的朋友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
在一次诗歌朗诵课上,这个没有出过山的孩子用五彩缤纷的图画了大海、红色的房子、海鸥和棕榈树。 他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什么都不知道地记住了志愿者姐姐教他的这首诗。 “从明天开始,我要成为幸福的人。 马、柴、周游世界……”
在另一堂美术课上,一个12岁的男孩画了蓝色帐篷和解放军叔叔。 在手工折纸课上,一个少年在纸飞机的翅膀上写下了内心的声音“长大了要当兵”。
和范爱强一样,灾后有2000多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的孩子陆续进入建设的34所共青团“帐篷学校”。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特点开设音乐课、绘画课、手工课、朗诵课、游戏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抚慰灾区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假期。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团甘肃省委获悉许多孩子的父母受伤住院,无人照顾。 震灾第三天,团甘肃省委在岷江县永星村因满目疮痍,举办了第一所“帐篷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成为灾区最动人的声音。
7月24日,震后第三天,团甘肃省党委书记陶军前线赶赴灾区探望大学生志愿者。 在一所“帐篷学校”旁边,陶军锋和志愿者一起吃泡面,做好了布置安排,要求随行的团干部全体受灾群众集中起来组成“帐篷学校”。
随后,省、市、县三级团体迅速行动,搬运帐篷,在网上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令。 很快,应募者聚集在一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岷县、漳县集结。
“就是想趁着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 两个人一起在灾区教书,这可以怀念一辈子。 ”。 李彪说。 地震发生时,这所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本来在岷县当地参加了中国高校媒体联盟组织的“乐校”支教活动。 他答应和在九江学院读书的她的陈洁一起回老家去教书。 听到要开帐篷学校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带着她赶到了震中。
李彪说:“家乡有困难,所有定西人都要挺身而出。”
原来,李彪和陈洁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人,两人是高中同学。 有趣的是,我在岷县帐篷学校教书,直到快结束时,一起的队友才知道两人是情侣。 后来,李彪和她知道“我先说过”——“要去灾区,我们首先是志愿者”。 两个人悄悄地隐藏了感情。
没有独特的东西。 来自岷县的大学生马平梅看到共青团“帐篷学校”在灾区很受欢迎,主动要求参加。
“几天的志愿者不仅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将爱温暖在身边所有的身体里,还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马平梅说。
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回族马鹏在网上看到招聘令后,从北京乘火车匆匆赶往灾区。 10天在灾区的经历,给这位90后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想向受灾地奉献爱,但充满了感动。 灾区孩子们的真诚、天真、衷心的感谢,不会感动我,也不会让我记住。 ”。 马鹏说。
马鹏发现,震后经常做噩梦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这可能是灾区大学生志愿者的最大价值,”他说
负责协调和联络灾区一线的团甘肃省委学校部副部长杨成告诉记者,共青团“帐篷学校”招募了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是甘肃籍大学生。 灾难来了,家乡困难重重,这些90后大学生放弃了暑假,去灾区献上爱。
除了大学生志愿者,中华女子学院的年轻教师张静还在灾区工作了10多天,为“帐篷学校”的孩子们进行心理指导。 在灾区,她为志愿者制作了“大学生志愿者“722”岷县彰灾后服务点前心理培训文案”,培训了两组大学生志愿者40人,手拉手“招募儿童梦”、“招募儿童笑”、开放。
看到帐篷学校在地震后成了灾区孩子的避难所,得到了这位女教师的灵感,她说:“风也大,雨也大,小鸟在看着我的房子。 不怕风,不怕雨,有帐篷学校的我家哥哥,有姐姐,通过快乐的游戏学习文化。 你也来了,我也来了,歌声的笑声打开了房子……
很快,这首《帐篷学校之歌》唱出了整个灾区。
在岷江地震灾区,“帐篷学校”得到了灾区人民的尊重和同意,家长们邀请志愿者到家里吃饭,家长有时送来热水、西瓜……
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感动了陶军前线。 多次向负责物资采购的干部团要求志愿者的基本生活诉求。
“帐篷学校是为了对地震灾区的少年儿童进行集中的心理安抚和指导,为灾区人民专心进行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消除后顾之忧而创立的。 这是共青团所能做的,在灾害面前,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应该冲到救援工作第一线,让灾区成为团干部成长成熟的大教室,让大学生锻炼提高的大舞台,让青春在奉献中闪耀。 ”。 陶军锋说。
本报兰州8月19日电
标题:“共青团帐篷学校:灾区孩子的乐园”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