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一家社会交往视频媒体曝光的江苏常熟服装城童工事件,引起公众热议。 视频曝光的当天下午,常熟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公安、人社、市场监督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立即开展网上突击检查行动。 据常熟方面透露,当天晚上,职工群体在对1797家小作坊、163家门店和公司进行调查时,发现8名涉嫌童工,相关单位已被人社部门立案调查。
如果你对常熟市服装加工公司有所了解,就会发现童工问题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常熟市政府公布的数据,年来,常熟市共调查童工案件107起,聘用童工211人,对相关机构罚款300万元以上。 这也证明了经常禁止童工问题。
政府进行了大量调查,经常禁止雇佣童工这一点本身也表明公司难以抗拒聘用童工的好处。 对常熟市政府来说,如果执法不严,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产业转移。 童工不在常熟,但公司也不在常熟。 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常熟市政府这样的发达地区政府不能从根本上根除童工问题。 童工不是来自当地,而是来自遥远的云南。
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拥有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群,许多地方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育也落后。 这些云南籍的童工,无一例外都是辍学儿童。 他们可能小学毕业了,也可能小学没毕业,总之,他们在当地没有更好的地方,借中介来了江苏常熟。 虽然法律禁止公司雇佣他们,但是法律也不能真正保护他们。 这次事件后,有8名童工被送到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但是,事件结束后,他们将被送回家乡。
年后,这些被遣返的童工可能会恢复常熟,或者去其他地方打工。 所以,问题不是常熟需要他们,而是不能把他们留在家乡,他们不能安心在学校。 当然,这里有很多理由。 可能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 也许是监护人没有履行监护人的义务,也许是政府没有提供主动性教育服务。 由于缺乏无后顾之忧的教育服务,这些学生要负起养家的责任,必须早点出去打工。
这些童工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在他们上学期间,中国对财政教育的投资也在增加。 但是,这样的宏观数据的增加并不一定真的惠及边疆。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超过了gdp的4%,但是这些投入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 以云南为例,年省级教育投入刚突破100亿元,这些投入首先分为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大块,另外分配到所有偏远山村。
与此相对,教育最发达的北京市从今年开始将向中小学的“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50亿元。 并且,与事发地江苏省常熟市合并后发现,这个没有高等教育投入的县级市,一年的教育投入也达到了8亿8千万元。 云南人口4700万人,北京2300万人,常熟常住人口210万人。 这里暂且不说云南省内教育投入分配不均的事实,只以每人平均投入资金为目的,云南远远落后于北京、常熟。
年,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李纪恒表示:“云南按照中央要求,实行精准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实事求是,能快速发展的是什么? 社会保障摸底,要让每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读书出山。 ”。 但是,童工现象的屡禁不止,表明儿童确实出山了,但不是读书,而是打工。
当然,在解体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指责负有转移支付责任的中央财政没有切实工作。 学者胡德仁得出的结论是,贫困地区的政府缺乏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小学教育的动力。 由于现有的财政制度赋予地方很大的支配权,转移支付对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作用有限。 除了转移支付的手段之外,还经常提出要处理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使各城市能够友好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满足基本的教育诉求。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转移支付的问题也将实际解决。
王秀宁来源:中国青年报(年11月24日02版)
标题:“评论:童工屡禁不绝 根源还在教育”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