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蓝”突击疫线

武汉市消防救援队三级消防员汪磊在武汉市碇口区沿河大道输送密切接触者。 记者申少铁摄

武汉火神山消防救援站长助理李长春正在清洗帐篷进行训练。 资料图像

荆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进行医疗废水的输送工作。 杨秋摄

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有这样的消防救援指挥官们,他们披着“火焰之蓝”,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 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这些消防救援是指作战人员不顾安危,日夜奋战,积极承担疫情救援救援任务,自愿服务防疫要点单位场所。 这次的产经版将为您介绍值得尊敬的这本“火焰之蓝”。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编辑

武汉碰口消防救援大队患者运输组

/ S2/]即使驾驶巴士也救人

记者申少铁

3月10日上午8点,武汉市消防救援队三级消防员汪磊上了公共汽车,拿着喷雾瓶开始对车内消毒。 从座位到踏板,汪磊一直很忙,他说:“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万无一失,任何死角都不能错过。 ”。

王磊口中的“转运”是疫情期间医院、隔离点和社区之间转运接送患者的事业。 对此,武汉碱口区消防救援大队组成30人“119党员突击队”,负责康复病人、隔离点提醒者、疑似病例转运和疫苗清除工作,其中患者转运组任务最重、风险最大。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当时没怎么想。 作为消防员,救人是我的责任。 这个时候应该冲过去。 ”。 汪磊和其他三个队友一点也不犹豫,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病人运输队,一晾就是20多天。

“武汉体育馆临时医疗设施45名康复患者需要送往指定场所进行隔离注意,请尽快出动! ”2月28日下午1点,身背三四十斤的消毒喷雾设备,忙碌了四个多小时才完成小区消毒任务的汪磊和队友们,没空拿餐具,接到了紧急指令。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上车,搬运行李,查看新闻……这是运输队的第一次任务。 虽然是阴天,但是患者脸上有“阳光”“我已经好了,胜利了! ”。 康复者兴奋地拍了照片。

第一次任务也产生了一点误会。 “那天晚上,队里安排了我们四个人单独住。 本以为要隔离14天,这怎么会精神饱满地休息呢? ”。 湖北伢马超的内心有点“不甘心”。 直到第二天,球队被指派了新的任务,马超全身都好了。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这些患者的运送人,每次都很耐心,每天都竭尽全力。 有一次接到紧急任务,接送70多个疑似患者打核酸检测、拍ct,从晚上8点到深夜1点多很忙,回来的时候,汗水已经湿透了训练服,在鼻梁上留下了深深的血迹。

“最多一天跑8次,输送了111人。 ’但是,我不认为他们累。 “每多送一个身体,就有一点点好转的希望,一想到这里,全身就会充满力量! ”。

运输业者考验心力。 王磊担任司机,有时运输患者,眼罩冒雾,影响视线,但说擦不掉。 “我们在网上寻找‘诀窍’,发现在镜片上涂洗衣粉不会起雾。 ”。

最令王磊难忘的是,3月7日上午,他赶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将一批康复人员转运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隔离点。

当时,一位94岁的老奶奶坐着轮椅在医院大门口等着。 “您要乘坐! ’汪磊毫不犹豫地把老人稳稳地背在背上。

“谢谢你,年轻人! 给您添麻烦了! ’老人平静地坐在车里,兴奋地擦了擦眼泪。

王磊说:“奶奶,今天治愈出院了。 非常高兴。 ”。

到达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隔离点时,工作人员反映出隔离点的医疗条件不能治疗老奶奶的基础性疾病。 汪磊又马上向碌口区防疫司令部报告了老奶奶的情况,决定迅速将她送到武汉现代女子医院的隔离所。

“离别的时候,老人拉着我的手,叫我不断地提醒。 ’王磊对奶奶的话热泪盈眶。

从消防员变身为转运体,“90后”汪磊坦言岗位变了,初心始终没有变。 “以前开消防车,但必须最快到达火场。 现在我在开公交车。 必须确保每个“乘客”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救人! ”

前几天,汪磊接到妈妈的电话,问她在武汉做什么。 在电话里,汪磊说只有帮助康复的患者是安全的。 其实汪磊不仅输送康复患者,还输送越来越多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汪磊的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母亲在安徽老家一个人生活,汪磊是全家的独生子。 受疫情影响,这个春节汪磊没能回家。 “疫情结束后,第一时间回家看妈妈! ”

武汉火神山消防救援所

火场上没有“补考”

记者韩鑫

上午6点左右,天空有点明亮,在距离武汉火神山医院400米的消防救援所,消防员已做好准备。 进入院区,沿环形车道,逐一检查室外9个消防栓和室内100多个消防软盘……火神山医院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巡逻一周需要40多分钟。 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李长春举手一看,手机步数已经上升到了万步。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一线医务人员在前方全力救人。 我们在后方竭尽全力保护他们和患者的安全,排除火灾的危险一点也没错。 ”。 李长春说。

一个多月前,为了建立火神山消防救援站,武汉市消防救援队召开了动员安置会,全市3600多名消防员和政府专职消防员热情地向组织提交了决策书、请愿书。 作为一个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长春第一时间写邀请函,经层层选拔,成为8名队员之一。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1月31日上午,李长春和队员们前往火神山医院。 当时,医院正处于建设的最后关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建设。 根据要求,2月3日医院将接收第一批患者。 这意味着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消防布局工作。

来到现场,眼前浮现的是一家废弃的超市,栏杆和钢结构堆积如山,必须在短时间内改建为作战司令部。 “为了一边整理器材,一边计划工作地点,尽快完成工作,大家基本不吃不睡,饿了就吃泡面再干! ”

1000个灭火器输送完毕,1167个烟感探测器安装完毕,联勤联动秒级响应机制建立完毕……48小时的马不停蹄地工作,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一个任务相继完成,最终救援站与火神山医院

“医院建成了。 我们的消防救援任务才刚刚开始。”李长春说,医院内有大量供氧装置,电气设备高功率不间断运转,一旦火星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不仅要每天对医院内的电路和火灾风险点进行两次故障诊断,还要制定各种风险应急方案。 ”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2月19日,火神山医院进行屋顶加固工程,2.9万平方米的施工面,施工焊点达1800个,消防保障面临挑战。

“我们委托施工人员让每个焊点一个人拿灭火器,万一发生事故,马上灭火。 ”。 另外,由李长春和队友巡视监督,连续4天在院内待命,为了防止材料模糊,每天施工结束后,他们都要驻扎一个小时以上。 “每次都不顾麻烦,真的可以堵住‘万一’。”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这样的消防应急预案,自驻站以来,李长春和队友们已经制定了115件,囊括了火神山医院各病房的所有点部位。 开辟预案,分工细化了各软管接口如何连接,具体由谁协调人员疏散、控制火灾等各项工作。

“每天抽出时间模拟导出1~2个预案,熟练掌握解决方案,确保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现在,这些成文的预案在李长春的脑海里已经练习了几百次,但一次也没有实际发生过。

“火场没有‘补考’,一次需要‘达优’。 ”。 李长春带领队员多次做好所有检查,截至目前,火神山消防救援站收集火神山医院数据5700个,进入火神山医院内消防巡逻50余次,对轮休医务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10余次,医院防疫杀1.2万平方米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火神山消防救助所的使命是保卫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保”目前,武汉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李长春选择继续坚守岗位,“出征时已经下定决心,不等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绝不撤离!”

荆州洪湖消防救援大队运输突击队

危急时刻没怎么考虑[/s2/]

记者丁怡婷

攀登6米多高的水箱,与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的医疗废水“交战”——荆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队的7名“90后”消防员的抗疫战场上,他们没有直接接触患者,每天与病毒“同行”。

“设在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定点治疗医院,污染系统设备老化,急需人工运输医疗废水。 ’2月16日晚,洪湖消防救援大队长王勤接到疫情防控司令部的紧急电话。 如果废水溢出,就会出现环境污染和病毒扩散的风险。

“运输任务非常危险,你要去找他们吗? ’王勤暂时不会下棋。

了解情况后,消防员金鑫等7名队友主动写信邀请,组成运输突击队,表示:“呼叫即来,战必胜,医疗废水一滴也不能漏! ”。 他们中最年长的29岁,最小的21岁。

面对随时可能被废水溅落的风险,防护人员不可疏忽:医用防护服外戴橙色消防二级防化服,口罩和手套双重佩戴,队员们“全副武装”。

老院区院后,旁边站着一个高6米多、容量约25吨的水箱。 “一、二、三,起来! ’两名消防员爬上油箱的上部,固定了近80斤重的马达泵。 软管的一端与电机泵连接,另一端与环保污水运输车连接。 一切就绪后,电动泵开始抽水。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所有环节都要细心,一点也不能出错。 ’金鑫告诉记者,输送废水最危险的环节是水箱连接口和运输车连接口,稍不小心软管脱落,极易发生废水泄漏和飞溅。

金鑫经历了这样“惊险的时刻”。 机动泵发出几次剧烈的摇晃,由于突然增压,软管猛地往后拉,看着看着差点脱离运输车的接口!

危急时刻,站在屋顶上的金鑫迅速倒下,双手紧紧抱住腰带,双脚死亡,捂住了带水,整个身体靠近了罐头口。 尽管戴着口罩和口罩,但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直击头部。 持续20秒以上后,马达泵恢复正常。 此时,金鑫上半身附着有溅出的废水,幸好全身消毒没有问题。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跌倒的瞬间有担心吗? 你觉得怎么样? ”记者问。

“当时没那么在意。 脑子里想着不能让废水喷出来。 下面有同志。 ’金鑫说一旦进入“战场”就决不能退缩。

有一次,马达泵刚启动,消防员邓圣学突然发现眼罩上挂着水珠,心里一下子紧巴巴的,水从哪里漏出来的?

他和队友躺在油箱口,沿着水线在软管上发现了芝麻的大泄漏点,迅速修复,成功消除了隐藏的危险。 这时,脸上的污水顺着口罩和护目镜的边缘往下流。

为了安全起见,两名消防员回国后主动提出隔离注意。 “如果我们一个人身体有问题,整个队伍可能必须被隔离,但是到时候灭火,清除这些出勤是没有保障的。” 面对感染病毒的风险,这些“90后”消防员首先想到的还是工作和责任。

““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这样的医疗废水输送任务每天进行2~3次,每次2小时左右,连续18天输送医疗废水500吨以上。 金鑫说:“我经常从上午9点到下午2、3点工作,没有时间吃饭,不能去厕所。” 一次任务,全身湿透,可以拧衣服出水。

关于正在执行的任务,7名消防员没有向家属“坦白”,只说在合作小组进行了灭顶之灾。 金鑫说:“我们有习性,常常在任务结束后说不想让家人担心。”

《人民日报》(年03月18日版)

:益语

标题:““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