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5字,读完约6分钟

考古学家在埃及孟图神庙开展了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图)。

从蒙古国昂茨遗址发掘的圆形石围赫列克苏尔(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图)

年秋,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多来,在文化遗产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与埃及、斯里兰卡、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为促进民众相亲,提供了沟通和贡献,不可缺少的力量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议逐渐落实,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 其中,中埃文物行业交流合作成果层出不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埃及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的积极推进下,中埃联合考古队于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开展了对卢克索神庙的考古研究。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孟图神庙公元前14世纪左右,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卢克索神庙区北部为孟图神建造了一座小方形神庙。 后世法老继续修缮,到公元前3世纪,孟图神庙迅速发展成拥有斯芬克斯大道、正门、围墙、方尖碑和圣湖的封闭神殿区。 项目中方执行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介绍说,由于神庙是石质建筑,石构件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该神庙的建造年代和改建历史非常悠久、纷繁复杂。 探索神庙最初的建造年代,恢复与周围建筑的关系,是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项目第一季度的业务是以清理和记录为中心展开的。 工作期间,中埃两国考古学家多次举行工作会议,明确了适合孟图神庙的考古发掘方法和记录系统。 经过两个月的事业,神殿区内荒草丛生的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清理,70年未整理的区域再次出现在考古工作者面前,地表遗留遗迹的遗物逐渐清晰,为进一步制定事业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新闻。 双方考古队员利用全站仪和三维建模技术,完成了测绘和记录工作。 贾笑冰说。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蒙古国是一带沿线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在地域上毗邻,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对蒙古国合作考古研究意见的函》等相关文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05年到2005年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了14年的考古合作项目。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年,联合考古队考古发掘蒙古巴彦洪戈尔省格特·苏木昂茨遗址,共发掘4座海力士墓、1座石板墓、2座特布什文化墓葬,为了解该地区青铜时代末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对发掘标本进行测试分解,有助于深入研究蒙古高原不同民族的迁徙融合、考古学文化的传承发展、马的驯化及传递等学术问题。 挖掘期间,联合考古队还派出分队对挖掘地点所在的拜德拉河上游支流查根图卢特河进行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国栋介绍,调查工作以安茨遗迹为中心,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发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蒙元、清代各遗迹723处。 另外,还发现了很多青铜时代到清代的岩画图案和文字。 考古队员通过测量、记录、摄影等一系列记录手段,建立了遗址新闻数据库,基本掌握了查根河流域内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概况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当地考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资料新闻基础。 宋国栋介绍。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各港口,经过东南亚各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到达东非和欧洲,构建了国际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互联网。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在古代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上博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发掘斯里兰卡阿勒皮蒂遗址、凯茨堡遗址,对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及其周边进行了全面调查。 据中方领队上博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介绍,阿勒皮蒂遗址发掘面积共92.4平方米,出土陶瓷共计650多件,来自中国的瓷器超过600件,年代为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期,为中国北宋后期。 这些瓷器主要产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及福建地区,目前可辨认的器物以广州西村、潮州窑为大宗,器皿有碗、盘、碗等。 除发掘外,考古学家还对贾夫纳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共调查了20多个遗迹点,初步了解了各遗迹点的文化面貌,在部分遗迹点发现了来自中国的元代枢府瓷器、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 在考古工作中,中斯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中方考古队员真诚待人,分享技术和资料,得到斯里兰卡学者的尊重。 通过共同考古,中斯双方队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双方非常期待未来继续合作研究。 陈杰说。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在柬埔寨北部暹罗省400多平方公里的热带丛林中,隐藏着世界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并于年竣工。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茶胶寺是吴哥遗址中最宏伟、具有典型特征的庙山建筑之一,代表着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吴哥庙山建筑迅速发展的高峰。 在修复茶胶寺时,中国文物修复小组发现须弥台上的庙山五塔面临危险情况,为了确保文物和游客的安全,将其排除加强。 吴哥古迹建筑大多用石头建造,由于年代久远,被破坏或丢失的石头构件非常多。 根据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修复大致情况,修复者根据史料找到吴哥古迹建设时的采石区域,发现与文物自身材质相同的石头,同时将修复过程中新调配的石材比例严格控制在15%以内,文物修复后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初状态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另外,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阿拉伯国家考古中心组成的中沙联合考古队调查挖掘了红海之滨的港口遗迹——塞琳港遗迹。 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的中外瓷器——中孟毗诃罗普尔古城纳提什瓦遗址考古项目,揭露了寺院建筑、佛塔、道路等大量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明确了遗迹历史沿革,备受孟加拉国广泛关注 这些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程的开展,为推进一带建设,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力量,谱写了一带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李佳霖)

标题:“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