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6字,读完约4分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s2/]
光明日报记者王晓樱陈怡
10月6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镜池村委会上东前村村民王和坤发现自己农田里的甜瓜出现黄褐色斑点,甜瓜叶也开始枯萎,变黄,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产业辅导员王和忠。 王和忠是海南省农业科技110三江服务站的农产品检测员,自年起被聘为产业指导员,负责处理贫困者在快速发展种植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王和忠来到王和坤的丝瓜地,一眼评价丝瓜得了霜霉病和炭疽病,需要配合代森锰锌和硫磺多菌灵。 开完处方后,王和忠叮嘱说:“这个药10天只能吃一次,吃药的丝瓜至少一周后才能卖。”
像王和忠这样,贫困者得到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辅导员还有很多。 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科技队伍建设,美兰区从年开始从各城镇农业服务中心抽取农业技术、畜牧、瓜菜等技术人员,组建产业辅导员,分户包干指导贫困家庭快速发展产业。 除了开展政策推进、思想动员等常规工作外,辅导员们还主要负责贫困者科学的产业选择、种养等农业技术的学习、风险防范、销售扩大等。 在贫困者分散快速发展种养业的过程中,产业辅导员为其提供了亲切的一条龙服务。
只要产业正确,小康才能讨价还价。 美兰区三江镇上云村的贫困户符圣明刚决心快速发展种养业,遇到了他脱贫之路的第一只“拦路虎”——不知道如何选择项目。 受符圣明启动资金不足的影响,产业辅导员陈廷跃表示:“养猪继续花钱买饲料,但牛羊吃草长肉,负担小。 羊很着急,容易放生。 否则,让我们养羊后迅速发展产业。 ”。 符圣明听取了这个意见,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建了羊舍,收了9只母羊,开辟了他脱贫的道路。 一年后,符圣明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劳动热情也在高涨。 目前符圣明的羊圈已经有近50只黑山羊。 中秋节前后,他还卖了三只,一口气收入6500元。 向记者展示能赚钱的“活宝贝”时,符圣明掩饰不了自己的兴奋。 “产业辅导员教我养羊。 你我的羊很漂亮,皮毛都很黑,很好卖! ”。
在快速发展种植项目的过程中,贫困者有时面临着自身无法应对的技术难题,产业辅导员的电话成为了随时可以求助的热线。 10月2日晚11点半,已经休息的产业辅导员吴军接到美兰区三江町和公村脱贫户陈波的电话——陈波家母牛难产。 吴军驱车30分钟左右赶到陈波家时,另一位产业辅导员王统遵到达。 看到母牛羊水破了,生了小牛蹄,但其他部分卡在母牛身上,吴军一眼就评价是胎位不正导致难产。 吴军和王统用肥皂水消毒双臂,压入出生的牛蹄补胎位,开始给母牛产仔。 一小时后,母牛顺利生产,陈波吊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 吴军和王统忙着回家的时候,已经是10月3日凌晨了。 黎明过后,吴军又来到陈波家,指导他消毒牛圈,防止母牛伤口感染。 吴军对记者说:“母牛难产并不少见,贫困者自己无法应对。 我是兽医出身,可以帮助他们。 他们给我打电话,是信任我。 ”
除了帮助贫困者选择项目,处理技术难题外,产业辅导员还承担了开辟农产品销路的责任。 疫情紧张时,产业辅导员将共同帮助负责人通过EC平台为穷人家处理农产品滞销问题。 疫情缓和后,村、镇、区扶贫市场接踵而至,产业辅导员和援助负责人又第一时间将本市信息传达给贫困者,寻找他们的农产品销路。 从“不怕养”到“不担心销售”,产业辅导员解决了贫困者分散、快速发展种养业的后顾之忧。 10月9日,在美兰区三江镇三江村委会扶贫市场,脱贫洪亚琼的60斤火龙果、80斤苦瓜、20只鸭子几个小时就卖光了。 不到半天就把1900元放进口袋,洪亚琼很高兴。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海口市美兰区共有365户1355建设者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此过程中,全区39名产业辅导员对贫困家庭进行了产业技术扶贫。
光明日报》(年10月16日07版)
标题:“海口市美兰区:贫困户有了产业指导员”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