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据最新消息,商务部今年将扩大包括经营性养老服务业在内的一个领域的对外开放。 日前,一位专家透露民政部正在考虑制定涉外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相关规定。 可以说让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是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一部分。
让社会力量参与是政府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度的重要措施。 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度建设计划( -年)》,到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十二五”的目标是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每千老年人养老床位30张。 据此,据说每年平均需要追加60万张左右。 但截至年底,全国养老床位381万张,每千老人养老床位20 .5张。 也就是说,年和年的平均每年只增加了34万张。 在这样的进度下,“十二五”的目标很难实现。 政府的资金和力量需要补充,通过市场化吸引社会力量进行投资是人们习性的思考。 允许外资投入有可能使养老服务更加深入市场化,减轻政府责任。
年9月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体。 《意见》还提出必须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这使得很多社会力量非常看好养老服务的前景,一点外资也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养老诉求。 有人说养老产业是房地产之后的另一个宴会。 预计到2009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人,2009年达到2.43亿人,如果养老服务完全市场化,当然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当然,外资和其他社会力量不会把所有老年人口视为目标顾客,他们更喜欢中高级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产业链长,是另一个宴会,期待资本,但我们有点担心。 养老会像住宅一样,成为“支柱产业”吗? 住宅成为“支柱产业”的结果是,地产商基本上只满足中高级顾客的诉求,因此住宅的价格水平很高。 房价持续快速上涨,使中等收入者成为“房奴”。 低收入群体在长队中等待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或者居住条件非常差。 如果养老服务也完全市场化,政府只承担见底的功能,养老未来也可能会像现在的住房一样:外资公司和有实力的国内公司只能提供昂贵的中高级养老服务,中等收入者只能承受沉重的养老压力,低收入者只能享受无资格公司提供的劣质养老服务。
如果政府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承担社会养老的首要责任,在社会养老中担任主力,把社会养老完全交给市场,就不能把养老服务“支柱产业化”。 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但公办养老机构也发展迅速,成为养老服务的价格标准和质量标准,使中低收入者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本文是今天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标题:“评论:多元养老体系中的政府责任仍需一再”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397.html